意识从黑风森林的清新气息中抽离时,林澈首先感受到的是头盔内衬残留的微凉 —— 与游戏里真实的风露触感不同,这凉意带着塑料与海绵混合的味道,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沉浸感,将他拉回布满灰尘的出租屋。他抬手摘下头盔,耳边立刻被现实的噪音填满:楼下便利店冰箱永不停歇的嗡鸣、远处工地夜间赶工的金属敲击声、隔壁情侣时断时续的争执碎语,这些曾让他麻木的声音,此刻却因刚经历的 “另一个世界”,显得格外刺耳。
书桌上的手机屏幕亮着,显示晚上十点半,三条未读消息像三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第一条是母亲发来的,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小澈,最近天热,别总熬夜,食堂要是贵,就自己煮点面条,妈给你寄的绿豆还够吗?” 后面跟着一个冒热气的面条表情包,让他想起老家灶台上那口黑铁锅;第二条是班长转发的班级群通知,红色加粗字体格外扎眼:“下周三前交《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初稿,未交者直接影响期末成绩”;最后一条是兼职快餐店老板的,透着不容拒绝的强硬:“明天晚上店里忙,你提前一小时来卸货,加班费按 1.5 倍算,不来扣半天工资。”
林澈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指尖还残留着握弓的虚浮触感 —— 游戏里木质长弓的纹理、箭矢射出时的反作用力太过真实,以至于此刻掌心空荡荡的,竟有些不习惯。他低头看向书桌上的头盔。这台高仿头盔是他目前最贵重的物品,比那台用了五年、开机需要三分钟的笔记本电脑还珍贵 —— 那台电脑屏幕边缘已经出现了一道裂痕,键盘上 “W” 键的键帽早就掉了,只能用透明胶带粘住,现在连运行复杂点的算法程序都卡顿,更别说处理专业软件。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那扇掉漆的铝合金窗户。晚风带着夏末的燥热涌进来,夹杂着楼下垃圾桶散发的淡淡异味。对面楼房的窗户大多亮着灯,有几家的电视屏幕反射出闪烁的光,还有和他一样的学生趴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在窗帘上投下忙碌的影子。六楼的高度不算高,却足够让他看清远处南华大学的夜景 —— 图书馆还亮着灯,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有情侣在散步,而更远处的商业街上,霓虹灯牌闪烁着 “打印店”“文具店” 的字样,他上周刚在那家打印店打印过《数据结构》的课件,五毛钱一张,为了省几块钱,他特意把两页内容缩印在一张纸上,字小得几乎看不清。
“先把课程设计初稿赶出来。” 林澈叹了口气,转身坐在书桌前。他打开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时出现了明显的卡顿,桌面背景是老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橡树,照片是去年暑假拍的,当时父亲还在树下给他装了个吊床。电脑里的课程设计文档已经写了一半,这是《数据结构》的核心作业,要求用三种不同的算法实现问题求解,并对比时间复杂度。他之前卡在了 “动态规划与贪心算法的效率对比” 部分,手里的参考资料只有学校发的教材,上面的案例太简单,根本无法支撑复杂的数据分析。
他刚敲了两行代码,肚子就 “咕咕” 叫了起来。早上出门时煮的鸡蛋还剩一个,放在书桌角落的保鲜盒里,蛋壳上有一道裂缝,是他昨晚不小心碰掉的,现在已经凉透了。他拿起来剥壳,鸡蛋的腥味在狭小的房间里弥漫开,他却吃得很慢 —— 这是他今天的第二顿饭,早上赶去兼职前吃了个馒头,中午太忙没顾上,晚上本想等兼职结束后买份五块钱的炒饭,结果因为想赶在头盔电量耗尽前多刷会儿怪,直接回了出租屋,现在只能啃凉鸡蛋。
吃着鸡蛋,他忍不住点开电脑里的课程设计文档,光标在 “算法优化思路” 那一行闪烁着,像个调皮的问号。他想起上周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的 “贪心算法的局限性”,当时他没听懂,想课后问老师,却因为要去兼职,只能匆匆收拾书包离开。现在对着屏幕,那些公式像天书一样,他试着代入具体数据,可电脑运行一次就要卡顿半分钟,每次修改参数都要等很久,让他忍不住烦躁地捶了捶桌子 —— 要是有台配置好点的电脑,效率至少能提高三倍。
手机屏幕突然暗了下来,提示 “电量不足 20%”。林澈插上充电器,看着屏幕上缓慢上涨的电量条,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神域纪元》真的能帮他攒点钱。之前在兼职的快餐店,听同事说过有人靠打游戏搬砖赚钱,卖装备、代练,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 既能买台新的笔记本电脑,不用再忍受卡顿的折磨,还能给母亲寄点钱,让她不用再省吃俭用,甚至,还能把出租屋里那台老旧的风扇换成空调,不用再在夏夜里热得睡不着。
这个念头让他精神一振,手指在键盘上敲得更快了。他打开浏览器,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里搜索 “通过算法解决问题优化案例”,页面加载得很慢,进度条半天不动,他只能耐心等待。好不容易找到一篇相关的论文,却需要付费下载,要二十块钱 —— 相当于他四个小时兼职的工资。他咬了咬牙,还是关掉了页面,转而在免费的学术论坛上找资料,一篇一篇地翻,偶尔遇到有用的片段,就手抄在笔记本上,再逐字敲进电脑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