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眼的旋涡在月光下泛着淡紫色的光,苏御将两半共生石对接的瞬间,石面突然裂开细小的缝隙,涌出的能量流在半空凝成完整的影像 —— 那是比王朝建立更早的年代,通玄派先祖带着航海图登陆中原的场景。他们的船帆上既没有中原的龙纹,也没有海岛的鱼图腾,只有个简单的光带旋涡标记,与海眼的能量轨迹完全一致。
“这才是最早的‘共生’印记。” 苏御让影阁先生记录影像细节,先祖们登陆时携带的玄冰髓容器里,装着海眼的水样和双界石种子,“他们不是征服者,是探索者。登陆的第一夜,就在白鹿原埋下了第一块双界石,祈祷陆地与海洋能和平共处。” 影像中,先祖们用通玄派文字在石上刻下誓言,旁边还画着中原土着部落的图腾,显然是双方达成了某种约定。
历史真相的第一层,藏在通玄派的 “归墟经” 残卷里。苏御在海眼岩壁的藏经洞发现了完整版本,其中记载着中原土着与通玄派的 “白鹿之盟”:土着提供土地和人力,通玄派用海眼能量改良环境,双方共同建立部落联盟,联盟的首领由两族轮流担任,这就是最早的 “共治” 制度。
“难怪王朝的官制中,始终保留着‘左右相’的设置。” 苏御对比残卷与《王朝职官志》,左相负责民政,对应土着的土地管理传统;右相掌管工程,延续通玄派的能量应用技术,“这不是偶然,是‘白鹿之盟’的制度延续,只是后来的史书刻意淡化了通玄派的痕迹,将共治说成是‘天定秩序’。”
影像的第二幕揭示了更惊人的真相。王朝建立者的母亲,其实是海岛部落的航海者后代 —— 她的项链上挂着半块双界石,与共生石的纹路完全匹配。影像中,她在玄冰髓祭坛前,用通玄派语言和中原方言同时祈祷,腹中的胎儿在能量流的滋养下,发出健康的律动。
“开国皇帝本就是双族混血。” 苏御让海岛使者辨认影像中的服饰,使者肯定那是部落的 “远航装”,只有负责传递重要信息的航海者才能穿着,“这解释了他为何能同时理解陆地与海洋的能量 —— 他的血脉里就有共生的基因。史书抹去这段历史,或许是为了强化‘正统’概念,却也切断了王朝与根源的联系。”
最动人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在能量风暴的影像中。百年前的某次海眼异动,导致中原地脉能量紊乱,瘟疫横行。海岛部落的航海者不顾危险,驾船穿越风暴,将海源晶送到白鹿原,与通玄派弟子共同修复共生石。影像中,位航海者为保护海源晶,被能量乱流击中,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中原的好友 —— 那女儿后来成了王朝的第一位女医官,开创了中医与蛊术结合的先河。
“这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苏御让影阁先生为航海者立传,将其事迹补入《双界共生史》,“他们不是史书里模糊的‘蛮夷’,是用生命守护王朝的英雄。就像这位女医官,她发明的‘海源针’,至今仍在治疗瘟疫中发挥作用,只是没人知道它的起源与海岛有关。”
历史真相的关键转折,出现在影像的分裂时刻。通玄派内部因 “能量应用方向” 产生分歧:主陆派认为应专注改良陆地环境,将海洋能量视为辅助;主海派坚持要深入探索海眼,建立更完整的能量循环。分裂并非和平解决,主海派的航海船在离港时,遭遇了人为破坏的暗礁 —— 这是史书从未记载的 “归墟之变”。
“这才是两派隔绝的真相。” 苏御指着影像中破坏暗礁的人影,他们的服饰带有早期宗室的标记,“主陆派联合新兴的贵族势力,为独占能量应用权,刻意切断了与海岛的联系。他们修改了通玄派典籍,删除了所有关于海眼的记载,甚至销毁了航海图 —— 这就是为何后世王朝对海眼一无所知。”
修复共生石的过程中,更多细节浮出水面。石缝中残留的能量记忆显示,开国皇帝晚年曾试图弥补过错,秘密派使者前往海岛,却因贵族阻挠而失败;使者带回的航海日志,被藏在太庙的地砖下,直到苏御用共生石的光带照射,才重见天日。日志里记录着海岛部落的期盼:“无论如何分裂,我们始终是双界共生的兄弟。”
“这些真相或许沉重,却是王朝发展的必须。” 苏御将日志的拓片展示给前来海眼参观的宗室子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血脉里,可能也流淌着航海者的基因,“掩盖历史不是保护正统,是让王朝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就像共生石,只有两半合一,才能发挥真正的力量。”
在海眼的能量核心,苏御看到了最震撼的历史画面。通玄派的先祖们在建立部落联盟时,曾共同铸造过枚 “共生玺”,玺文不是 “受命于天”,而是 “双界同生”。这枚玺在 “归墟之变” 后神秘消失,影像的最后,它被位老航海者投入海眼,化作能量流滋养着双界石 —— 原来共生石的核心,就是这枚失落的国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