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雨总是带着股黏腻的湿意,敲打着“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北美总部写字楼的落地窗。
史国栋指尖夹着半截雪茄,却没点,目光落在玻璃上蜿蜒的水痕里,像是在看一幅流动的地图。
“约瑟夫,坐。”他头没回,声音里带着刚结束越洋电话的沙哑。
推门进来的约瑟夫身形高大,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只是领带有些歪斜,眼底还带着血丝。他手里攥着个厚厚的文件夹,走到史国栋办公桌前,将文件夹“啪”地一声放在桌上:“史总,这是加拿大区最新的拓店数据,您过目。”
史国栋转过身,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急什么,先喝口茶。我让助理泡的碧螺春,还是去年明前的料子,你尝尝。”
约瑟夫却没动,弯腰将文件夹翻开,指着其中一页报表:“两个月,632家。这是最终确认签约的数字,还有87家在走装修流程,下个月就能陆续开业。”他的中文带着点生硬的腔调,却字字清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多,189家;安大略省紧随其后,176家;魁北克省虽然语言沟通麻烦些,也拿下了98家。剩下的几个省,基本都实现了加盟店零的突破。”
史国栋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才缓缓开口:“632家……比我预期的多了些。你这两个多月,没少跑吧?”
“跑断腿是真的。”约瑟夫苦笑着揉了揉太阳穴,“魁北克那边,我带着翻译跑了三个城市,当地人对火锅接受度不算高,一开始都觉得‘鱼和羊煮在一起’是黑暗料理。后来我们搞了试吃会,用的是咱们秘制的汤底,先让他们尝鲜鱼,再涮羊肉,最后喝那口汤,好多人当场就拍板要加盟。”
“还是得让味道说话。”史国栋点点头,指尖在报表上轻轻敲击,“加盟的店主,都是华人?”
“95%以上是华人。”约瑟夫肯定地说,“剩下的5%,要么是娶了华人妻子的当地人,要么是在中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行家。毕竟咱们这火锅,讲究的是‘鲜’字,汤底的配比、食材的处理,还有那股子川渝特有的麻辣鲜香,外人没个几年浸润,很难拿捏到位。”
史国栋微微颔首,目光投向窗外。温哥华的唐人街就在不远处,此刻虽然下着雨,街上依旧人来人往。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带着一锅秘制汤底来到加拿大,在唐人街开第一家店的时候,谁能想到如今能拓展到六百多家加盟店。
“不过史总,有个问题我得跟您提一下。”约瑟夫的语气忽然变得严肃起来,“随着加盟店越来越多,食材供应有点跟不上了。特别是咱们的核心配料,比如四川的花椒、重庆的牛油,还有专门养殖的鲜鱼和山羊,运输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有时候会出现断供的情况。有几家新开的加盟店,因为等不到正宗的配料,差点用了本地的替代品,被我发现后狠狠批评了一顿。”
史国栋的眉头皱了起来:“食材供应是大事,绝不能出问题。这样,你跟国内的供应链那边对接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加拿大建一个中转仓库,把常用的配料提前运过来储存。另外,鲜鱼和山羊的问题,能不能在加拿大本地找合作农场?只要按照咱们的标准养殖,品质应该能保证。”
“我已经在跟几个农场谈了。”约瑟夫连忙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个华人开办的渔场,水质很好,适合养殖咱们需要的那种鲜鱼;阿尔伯塔省的牧场多,羊肉品质也不错,就是养殖周期得跟他们敲定好。估计下个月,就能签订合作协议。”
“好,这件事你盯紧点。”史国栋松了口气,“食材是根,根不稳,店开得再多也没用。”
两人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助理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史总,这是美国区最新的拓店数据。”
史国栋接过文件,翻开一看,眼睛微微睁大。美国区的加盟店数量,已经突破一万二千家了。他将文件递给约瑟夫:“你看看,美国那边,已经一万多家了。”
约瑟夫接过文件,看完后也忍不住咋舌:“一万二千家……这速度也太快了。跟美国比起来,咱们加拿大这六百多家,确实不算什么。”
史国栋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才开口:“美国市场比加拿大成熟,华人数量也多,拓展起来自然快些。不过加拿大也有加拿大的优势,人口密度虽然不如美国,但人均消费能力不低,而且当地人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这都是咱们的机会。”
“您的意思是,还要继续加大在加拿大的拓展力度?”约瑟夫问道。
“当然要继续。”史国栋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当初把你留在加拿大,就是看重你做事认真负责,而且熟悉当地市场。我相信,只要咱们把食材供应、加盟管理这些问题解决好,加拿大的加盟店数量,早晚能追上美国。不说一万家,七八千家总是能达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