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噪音的问题,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培训厨师的时候,杨晓英发现也门的厨师们根本不习惯用中国的调料。有个叫阿里的厨师,在炒宫保鸡丁的时候,把醋当成了酱油,结果炒出来的菜又酸又咸,根本没法吃。
阿里看着自己炒砸的菜,沮丧地说:“杨总,中国的调料太多了,我记不住哪个是哪个,也不知道放多少合适。”
其他厨师也纷纷点头,脸上满是为难。杨晓英看着他们,心里明白,不能让他们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东西。她想了想,对小陈说:“你把每种调料都贴上阿拉伯语的标签,再把常用菜的调料用量写成配方表,打印出来给他们。另外,我们带来的中国厨师长亲自实操,每天只培训一道菜,让他们慢慢练,熟悉了完全掌握了再学下一道。”
就这样,厨师们慢慢找到了感觉。阿里后来成了最会做宫保鸡丁的厨师,他还在原来的配方基础上,加入了一点也门的香料,让菜的味道更特别了。
可就在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让沙特供应中心的食材运输延误了。
眼看第一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就要试营业,食材却没到,默罕默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杨总,这可怎么办啊?明天就要试营业了,没有食材,客人来了吃什么?”
杨晓英也很着急。她给史国栋打电话,想问问有没有办法,可非洲那边信号不好,电话一直打不通。
她看着默罕默德愁苦的脸,又看了看窗外漫天的黄沙,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默罕默德,萨那当地有没有新鲜的牛羊肉和蔬菜?”
“有是有,可没有沙特的新鲜,而且价格也贵。”
“没关系,先买当地的食材应急。”杨晓英说,“我们可以把火锅的汤底做得更浓一点,掩盖食材的不足。另外,把自热火锅拿出来卖,就算堂食的食材不够,也能让客人带点回去。”
默罕默德点了点头,赶紧去采购食材。杨晓英则和厨师们一起,忙着熬制火锅汤底。那天晚上,餐厅的灯亮到了后半夜,空气中弥漫着火锅的香气,冲淡了沙尘暴带来的压抑。
第二天,第一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试营业。让杨晓英没想到的是,来的客人比预想中多很多。
有的是听说这里有中国火锅,特意来尝鲜;有的是默罕默德的老顾客,想来支持他。
一个叫卡里姆的老人,吃了一口火锅,激动地对默罕默德说:“默罕默德,你这店又活过来了!这中国火锅太好吃了,比土耳其烤肉还香!”
默罕默德看着满座的客人,眼眶湿润了。他走到杨晓英身边,深深鞠了一躬:“杨总,谢谢您。如果不是您,我的店早就倒闭了。”
杨晓英笑了笑:“不用谢我,是你自己的坚持,还有大家的支持。”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本来在西亚早就声名鹊起,然后他们的这个活动就惊动了也门国家,电视台的橄榄枝顺顺当当的伸到了杨小英的面前。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成功,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萨那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家卖中国火锅的餐馆,每天都有人排队等着吃饭。
其他合作的店主们也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快了装修和培训的进度。
一个月后,第二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萨那的另一条街道开业了。开业当天,杨晓英特意去了现场。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她心里满是成就感。
可就在这时,阿凡提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好消息:“杨总,也门国家电视台的人联系我了,他们想做一个关于‘濒临倒闭餐饮店变身’的节目,想以我们的火锅店为原型,你觉得怎么样?”
杨晓英又惊又喜:“真的吗?这可是个宣传的好机会!”
也门国家电视台的效率很高,没过几天,节目组就来到了“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
导演是个叫阿米娜的女人,她看着满座的客人,对杨晓英说:“杨总,我们听说您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把一家快倒闭的餐馆变成了萨那最火的店,这太神奇了。我们想把这个过程拍下来,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故事。”
节目拍摄的过程很顺利。节目组跟着杨晓英和默罕默德,记录了火锅店的日常运营,还采访了不少客人。
有个经常来吃火锅的年轻人,在镜头前说:“我以前从来没吃过中国菜,自从这家店开业后,我每周都来。现在我不仅喜欢火锅,还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以后我想去中国看看。”
节目播出的那天晚上,杨晓英和阿凡提、默罕默德一起坐在“绿洲酒楼”的包厢里,等着看节目。
当电视上出现“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从破旧到热闹的画面,出现杨晓英教厨师做火锅的场景,出现客人们吃得开心的笑容时,默罕默德激动得手都在抖。
节目播出后,也门的大街小巷都在讨论中国火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