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碾过布满碎石的路面,扬起的尘土被地中海的风卷成细小的旋涡。
史国栋攥着方向盘的手沁出薄汗,副驾驶座上的阿凡提突然指着窗外,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震颤:“史总,你看那边——”
视线越过成片低矮的土坯房,几个裹着破旧头巾的孩子正围着一只漏底的铁桶,里面稀稀拉拉的野菜叶子在阳光下泛着干瘪的黄。
史国栋缓缓踩下刹车,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他想起出发前朋友的叮嘱:“巴勒斯坦这地方,不是你想做生意就能成的,战乱把人心都搅散了。”
“这哪是贫困啊,”阿凡提推开车门,鞋底刚沾地就被碎石硌得皱眉,“这简直是连活下去都难。”
史国栋没说话,从后备箱里翻出两袋压缩饼干。刚走过去,孩子们就像受惊的小兽般往后缩,最小的那个女孩怀里还抱着一个缺了口的陶碗,碗沿沾着褐色的污渍。
他蹲下身,把饼干轻轻放在地上,用刚学的几句阿拉伯语轻声说:“别怕,给你们的。”
女孩怯生生地看了他一眼,又转头望向不远处站着的妇人。妇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黑色长袍,脸上的皱纹里嵌着尘土,她迟疑了几秒,终于朝孩子们点了点头。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史国栋的喉咙发紧,转头对阿凡提说:“咱们之前想的预制菜,或许不只是生意。”
阿凡提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你是想让当地人也能吃到热乎饭?可这里连稳定的电源都没有,自热预制菜倒是合适,但怎么铺开啊?”
“找当地人合作。”史国栋的目光落在远处一栋相对规整的石屋上,“刚才来的路上,我看到村口有个挂着‘合作社’牌子的地方,或许能找到靠谱的人。”
两人沿着坑洼的小路往村里走,沿途的景象让他们愈发沉重。
断壁残垣上还留着子弹孔,几位老人坐在墙角晒太阳,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偶尔有穿着迷彩服的士兵走过,脚步声在寂静的村庄里格外刺耳。
合作社的门是用铁皮钉的,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刺耳声响。
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正低头在账本上写着什么,看到他们进来,立刻站起身,操着生硬的英语问:“你们是?”
“我叫史国栋,来自中国。”史国栋伸出手,“想跟您谈个合作,关于预制食品的。”
男人名叫卡里姆,是村里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
听到“预制食品”,他皱起眉头:“这里的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预制菜?”
“我卖的预制菜,价格比当地市场的面粉还低。”史国栋从背包里拿出一份样品,“而且自带自热包,不用火不用电,十五分钟就能吃热乎的。您看,这里面有牛肉、有蔬菜,营养也够。”
卡里姆接过样品,手指摩挲着包装袋上的中文标签,又抬头看向史国栋:“你图什么?这么低的价格,你根本赚不到钱。”
“现在不图赚钱。”史国栋的语气很诚恳,“我想先让大家能吃上热饭,等生意铺开了,再慢慢谈利润。而且我打算让合作社来负责销售,你们能拿到三成的分成。”
卡里姆的眼睛亮了亮,却还是有些犹豫:“村里很多人连包装袋都没见过,他们会不会不接受?还有,部队那边……”
“部队的人更需要这个。”史国栋打断他,“我听说他们有时候执行任务,只能啃干面包,自热预制菜方便携带,还能补充能量。您要是愿意,咱们先做五十份样品,分别送到部队和村民家里试试。”
卡里姆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行,我信你一次。但你要保证,价格不能变,质量也不能差。”
接下来的三天,史国栋和阿凡提忙得脚不沾地。他们跟着卡里姆去拜访村里的老人,演示自热预制菜的用法;又带着样品去附近的部队驻地,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军官。
“这东西真能十五分钟变热?”穆罕默德拿着样品,脸上满是怀疑。
史国栋当场拆开包装,倒入冷水,没过多久,包装袋就开始冒热气。
十五分钟后,他打开袋子,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穆罕默德尝了一口,眼睛顿时睁大:“味道居然这么好!比我们食堂的饭还香。”
“如果部队需要,我们可以每天供应两百份,价格绝对合理。”史国栋趁热打铁。
穆罕默德立刻拍板:“没问题,明天就送两百份过来,货款我让后勤处当天结清。”
首单生意的成功让史国栋松了口气,可阿凡提却有些担心:“史哥,咱们现在的利润几乎为零,再这么下去,资金链会断的。”
史国栋坐在合作社的门槛上,看着远处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预制菜包装袋。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再等等,等销量上去了,进货成本能降下来,到时候就能有利润了。而且我想好了,赚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扩大规模,另一部分……”他指了指村里的土坯房,“用来帮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