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空调冷气有点足,史国栋把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手指在落基山脉地图上敲出笃笃声。“犹他州的盐湖城要先搭起样板店,”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约瑟夫,金发小伙刚用马克笔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画了个圈,“科罗拉多的滑雪季下个月就到,得赶在游客潮来之前把智能柜的线路铺好。”
约瑟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条款和细节。他的目光突然停留在地图边缘的一个小镇图标上,然后指着它说道:“史总,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我们关注一下。”
史总顺着约瑟夫的手指看过去,只见那个小镇位于犹他州南部,看起来并不起眼。约瑟夫接着解释道:“这个小镇是一个摩门教社区,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禁忌。其中一条就是他们绝对不碰带血的食材。”
史总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摩门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宗教团体,对于教义的遵守非常严格。而他们公司的产品中,有一些食材是带血的,比如毛血旺和鲜切肉类。
“这可有点麻烦啊。”史总皱起眉头说道,“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如果不能进入这个摩门教社区,那将会损失一部分客户。”
约瑟夫点点头,表示同意。他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需要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我们调整产品配方,去掉带血的食材,大量用海鲜;要么我们寻找其他的销售渠道,避开这个摩门教社区。”
“早给你备着呢。”史国栋从公文包里抽出份清单,上面列着素毛肚的供应商,“四川那边用魔芋做的素百叶,口感跟真的一样,昨天刚通过FDA检测。”他顿了顿,指尖划过“智能柜温度校准”那栏,“还有,科罗拉多州的海拔高,智能柜的压缩机得调参数,不然预制菜容易冻出冰碴子。”
约瑟夫盯着清单上的“海拔补偿公式”直咋舌,突然想起上周在洛杉矶港口验货时,那些银灰色的智能柜堆得像座小山,柜门上的触摸屏还贴着层保护膜,印着熊猫捧着火锅的卡通画。“史总,这些机器真能顶住落基山的雪?”他见过当地人用的冰柜,到了冬天都得裹三层保温棉。
“你摸摸这个。”史国栋突然从桌下拖出个样品柜,金属外壳摸着竟有些温热。他按了下侧面的按钮,柜身弹出块铭牌,上面刻着“石墨烯恒温层”的字样,“四川航天研究院的技术,零下三十度都能保持4℃恒温,比你车里的暖气还靠谱。”
两天后的洛杉矶国际机场,拓展团的二十个大箱子正在过安检。约瑟夫盯着X光机屏幕直紧张,那些智能柜的线路板里,缠着几缕红绳——史国栋特意交代的,说是四川老师傅给的“平安结”。安检员突然敲了敲机器:“这玩意儿里面有金属骨架?密度有点像……”
“是食品级304钢。”约瑟夫赶紧递过检测报告,看着安检员用探针划过柜门上的花纹,那些模仿火锅沸腾纹路的刻痕里,其实藏着防磁线圈。
等箱子装上货机时,他才发现每个智能柜的角落,都贴着张小小的川剧脸谱,红脸的关公正对着美国的海关章。
同一时间的中国火锅餐饮大学里,史国栋正和教授们围着送菜智能柜的原型机打转。
智能自动机械系的张教授把眼镜推到头顶,手里捏着块刚从柜里取出的麻婆豆腐预制菜:“老史,你确定这玩意儿加热三分钟就行?我家老婆子炖豆腐都得半小时。”
“尝尝就知道了。”史国栋按下加热键,智能柜里突然传出轻微的“滋滋”声,像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震动。三分钟后,取餐口弹出的餐盒冒着热气,张教授舀了一勺,眼睛突然瞪圆——麻婆豆腐块颤巍巍的,表面裹着红油,花椒的麻味混着豆瓣酱的香,竟比校门口川菜馆的还地道。
“这里面的猫腻在磁控加热。”史国栋指着机器内部的线圈,“每块预制菜的包装里都有感应片,能让热量精准穿透调料层,豆腐芯先热,表面的红油最后沸腾,跟川菜师傅的‘急火慢炖’一个道理。”他突然压低声音,“而且我加了点‘私货’,那些13大菜系的预制菜里,都混了四川地窖的老坛水,保鲜期能再延长十五天。”
张教授正要说什么,实验室的门被撞开,采购部的小王举着份报告冲进来:“史总裁,老挝那边来消息,说咱们的智能柜在雨林里长霉了!”史国栋接过报告,只见照片里的机器外壳上,青绿色的霉斑正顺着缝隙蔓延,而林薇在附言里写着:“当地族长说是山神不喜欢铁器。”
“让林薇别慌。”史国栋抓起电话就打,“把智能柜的后盖打开,里面有个红色按钮,按下去会弹出除湿模块——那是我跟军工研究所讨来的己转民用防潮专利技术,原本是在军舰和潜艇上用的。对了,让她给族长带点郫县豆瓣酱,就说是‘中国的魔法酱料’。”
电话那头的林薇正蹲在老挝孟赛镇的竹楼前,她的眉头紧紧地皱着,目光落在智能柜上的霉斑上,心里不禁犯起愁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