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沈清梧提供的精准线索,顾延之如同蛰伏已久的猎豹,终于锁定了猎物。星耀世纪庞大的法务团队和商业调查部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他们并未直接针对周继坤或个人,而是采取了更迂回也更狠辣的商业手段。首先,星耀动用其影响力,向与那几家水军公司(尤其是“海浪传媒”)有业务往来的多家大型企业发出了“风险提示函”,隐晦地指出这些公司涉嫌参与不正当竞争和非法网络活动,暗示继续合作可能存在商誉和法律风险。
此举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多家知名品牌出于谨慎,暂停或取消了与“海浪传媒”等公司的合作订单。水军公司业务量骤减,内部人心惶惶。
紧接着,星耀以其关联投资公司的名义,突然大幅抛售所持有的“天娱传媒”的少量流通股,并同步释放出一些关于天娱传媒财务状况不佳、多个项目存在政策风险的“市场分析报告”(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虽然抛售份额不大,但在敏感时期,足以引发市场恐慌和散户跟抛,导致天娱传媒股价连续几日下跌,市值蒸发不少。
这还没完。星耀旗下与天娱有竞争关系的艺人,突然宣布拿到了几个原本天娱志在必得的优质代言和综艺资源。同时,税务、文化等部门也“恰好”开始对天娱传媒及其关联公司进行“例行检查”,虽然最终未必能查出什么大问题,但足以让周继坤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没用任何违法手段,却拳拳到肉,打得周继坤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他立刻明白这是星耀的反击,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留下了把柄,顿时收敛了许多,再不敢轻易搞小动作,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暗中气急败坏。
至于高世昌,顾延之则采取了更羞辱人的方式。他并未直接起诉,而是将关于那幅《兰亭序》仿品和高世昌试图构陷的经过(隐去沈清梧诱导的部分),通过私人渠道,“不经意”地透露给了收藏圈最顶级的几位大佬和文博机构的权威。
在这个极度看重声誉的圈子里,高世昌的行为无异于自绝于江湖。很快,他的鉴定邀请函少了,协会职务被边缘化,以往称兄道弟的藏友也对他避之不及,可谓社会性死亡。比任何法律惩罚都更让他痛苦。
这场不见硝烟的商业反击战,顾延之打得漂亮又解气。他第一时间将大致情况告知了沈清梧,语气中带着几分快意和不易察觉的“求表扬”的意味。
沈清梧听完,只平静地回了一句:“顾总手段雷霆,辛苦了。”
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评价天气,让顾延之满腔的兴奋瞬间冷却,再次无奈地意识到,想从这个女人那里得到情绪反馈是多么困难。
然而,沈清梧的战场,从不局限于商业博弈。就在顾延之挥斥方遒之时,她受邀参加了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规格极高的私人文化沙龙。
沙龙的发起人是几位国宝级的文博大家和学者,寒山客也在其中。地点设在一位老先生雅致清幽的四合院里。参与者不多,皆是学界泰斗或极具潜力的青年才俊,沈清梧的出现,因其近期的风波和寒山客的力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沙龙的主题是“宋代器物之美与精神内涵”。起初,几位老先生主导着讨论,引经据典,气氛融洽。沈清梧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颔首,并不多言。一些年轻学者看向她的目光中,仍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
讨论进行到一半,一位专攻陶瓷史的老专家拿出几件宋瓷残片的高清放大照片,向大家展示其釉色、开片和胎质,并提出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诸位请看这片汝窑残片,其天青色釉,温润含蓄,历来被视为宋瓷审美之巅。然其烧制工艺极难,成品率极低,窑工依古法尝试复烧多次,皆不得其韵。吾等皆知,其美在于‘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色,但其色究竟因何而成?是釉料配比?是窑火温度?还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宋人追求内敛、自然、天人合一之哲学心境,赋予了它独特的灵魂?这‘技’与‘道’,究竟孰轻孰重?吾辈研究者,又当如何把握其中分寸?”
这个问题极为深刻,触及了器物研究的核心困境——如何平衡技术还原与精神解读?
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几位老先生也各抒己见,但似乎都难以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安静坐在角落的沈清梧。似乎潜意识里,大家都想听听这个屡创“奇迹”的年轻人,会有什么高见。
沈清梧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并未推辞。她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声音清越如山泉:
“老先生此问,直指本源。依晚辈浅见,‘技’与‘道’,本为一体两面,犹如硬币之双面,不可分割。”
她起身,走到那汝窑残片的照片前,目光沉静地凝视着那抹绝世的天青色。
“宋人制瓷,非为炫技,乃为载道。其釉料配比,乃无数次试验所得,是‘技’之极致;然其最终追求之色,乃是模拟自然造化之极致——雨后天穹那一瞬的清澈与宁静,此乃‘道’之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