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西村铁器鸣·草原盟约
五特将腰间那柄泛着冷光的钛合金短刀解下,刀柄上还缠着他惯用的防滑兽皮绳。他把刀塞进阿木手里,指腹轻轻敲了敲锋利的刀刃:“路上遇着野狼、野猪别慌,这刀比你们部落的石斧利十倍,照着它们的咽喉、心脏这些要害劈就行。”阿木攥着冰凉的刀身,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掌心却渗出细汗。他抬起头,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钢,一个劲地点头,喉结动了动,却因激动说不出话来。两人背上塞满青稞饼、风干肉的麻布包,包带在肩上勒出深深的印痕,沿着来时那条仅容两人并行的地下通道,朝着黑山西村的方向走去。
通道里潮湿的风裹着苔藓与腐殖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水滴“嗒嗒”地打在钟乳石上,回声在狭长的通道里荡来荡去,像是有人在暗处轻轻敲着石头。阿木紧挨着五特走,肩膀几乎贴在一起,他时不时伸手摸一把通道壁上滑腻的苔藓,指尖刚触到那冰凉湿滑的触感,又飞快缩回来,像被烫到一般。“五特哥,你们西村的土坯房真能挡得住冬天能把人吹跑的白毛风?”“你说的玉米,真能长得比我这八尺高的个子还高?”他的问题像串起来的珠子,一个接一个砸向五特。五特边走边答,指尖的灵智核悄悄亮起一点幽蓝,微光顺着通道延伸出去,扫过前方三十里的每一处拐角,确认没有异常动静。
走了整整四个时辰,通道出口的光亮终于像碎金子般透了进来,越来越亮。阿木眯着眼,用手背挡着光,慢慢走出通道。当看到村口那排新搭的木棚,棚下晾晒的玉米棒子堆得像小山,金黄的颗粒在阳光下闪着光时,他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个拳头,眼神里满是震惊。石头哥正蹲在棚下磨铁镐,砂轮转动的“滋滋”声伴着火星四溅。他抬头见是五特,立马扔了磨石,手上的油污都没擦,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咋这么快就回了?蛮族那边的情况咋样?没出啥岔子吧?”
“这是阿木,蛮族部落的兄弟,这次多亏了他带路。”五特把阿木拉到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回来,要搬些农具、粮食过去,再叫些弟兄去帮他们盖房子、打井、种庄稼,让他们也能过上安稳日子。”阿木连忙学着汉人礼节,双手抱拳,腰弯得像张弓,鞠了一躬:“石大哥好,以后要麻烦你们了。”
石头哥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手掌的力道让阿木晃了晃:“客气啥!都是一家人!要搬啥东西?我这就喊村里的汉子们来帮忙!”五特掰着指头,一项项数得清清楚楚:“先凑二十把钛合金斧头、三十把铁镐、五十把镰刀,盖房子垦地都用得上。种子要二十袋玉米种、十袋土豆种,再找些耐活的青菜籽。衣服把村里闲置的棉袄、麻布衫都打包,越多越好,草原上比咱们这儿冷。吃的装五十斤玉米饼、二十斤腊肉、十罐盐、五罐猪油,这些都是耐放的。还有铁匠铺的钳子、锤子,再带些装水的竹筒和挖井用的铁钎子,一样都不能少。”
村里的人一听说要帮蛮族兄弟,都涌了过来,像赶集似的。男人们扛着铁镐、斧头往木棚下堆,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女人们抱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从家里跑出来,衣襟被风吹得飘起来。王娘和赵娘还拎着几床新缝的粗布被子,被子上还留着针线的痕迹:“五特,这几床被子给部落的孩子们带去,草原上冬天冷,别冻着娃。”五特接过被子,指尖触到布料上的温度,心里暖暖的。阿木在一旁看着,眼圈悄悄红了——他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对自己部落这么上心,这份热乎劲,比草原上的篝火还暖。
傍晚时,所有东西都打包成了三十多个大包袱,每个包袱都用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五特挑了二十个身强力壮的村民,五个手艺精湛的铁匠、五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十个力气大的后生。石头哥急得直搓手,手心都搓红了:“我也去!我打铁手艺不比别人差,去了还能多帮衬帮衬!”五特按住他的胳膊,摇了摇头:“村里的推土机零件还得你盯着,这可是咱们春耕的关键。等我们把外村的架子搭起来,你再去也不迟。”石头哥只好作罢,转身跑进屋里,往五特的麻布包里塞了两串烤红薯,红薯还冒着热气:“路上垫肚子,别饿着。”
第二天天不亮,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行人就背着包袱出发了。三十多个沉甸甸的包袱压得人直不起腰,腰杆都弯成了月牙。阿木抢过两个最重的扛在肩上,大步往前走:“我年轻,力气大,这点重量不算啥!”五特没拦他,只是把灵丝弦悄悄缠在阿木腰间——他知道通道里有些路段滑得很,万一摔了,这灵丝弦能及时拉一把。
通道里的路确实不好走,有的地方要弯腰钻过低矮的石缝,脑袋差点就撞到岩石上;有的地方积水没过脚踝,冰冷的水顺着裤腿往上渗。走在最前面的后生突然“哎哟”一声,脚下一滑,身体往后倒去,眼看就要摔进积水里。五特心念一动,灵丝弦瞬间缠住他的胳膊,轻轻一拉,就把人拉了回来。阿木看得眼睛发直,嘴巴半天没合上:“五特哥,你这本事真厉害!跟草原上的萨满一样神奇!”五特笑了笑,指尖的灵智核闪了闪:“是灵影帮的忙,它能感应周围的动静,比眼睛还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