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八年,初春。
神都洛阳的码头上,龙旗招展,甲胄如林。帝国皇帝王韧亲自为五位王爷饯行,他们将分赴四海,开疆拓土。
唐汉王曹植立在船头,望着渐行渐远的中原故土,心中百感交集。他年近四旬,鬓角已见霜色,那双曾写下《洛神赋》的眼中,此刻盛满的不是诗情,而是远航的决绝。
“王爷,风大了,进舱吧。”海军都督周循上前,将一件大氅披在曹植肩上。
这位东吴名将周瑜之子,如今已是神州帝国最杰出的海军统帅之一。他奉帝命护送唐汉王曹植前往唐洲。
周循指着海图:“根据前朝海图,我们将在东南方向航行至少四个月,才能抵达那片传说中的大陆。”
船队在季风中破浪前行。漫长的航程中,曹植常在灯下翻阅《山海经》,与身旁的文臣武将探讨异域的可能。
“子扬,你说这唐洲,当真如海客所言,有金山银海?”曹植问。
刘晔捻须:“王爷,海客之言虽不可尽信,但前朝确有人远航至彼。既来之,则安之。”
航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穿越一片狂暴的海域时,船队遭遇了罕见的风暴。这场风暴来得如此突然,仿佛是海神波塞冬愤怒的咆哮,将原本平静的海面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
“降帆!稳住船舵!”周循在风雨中嘶吼,他的声音几乎被狂风的怒吼和海浪的轰鸣所淹没。船员们在风雨中艰难地移动,试图执行他的命令,但狂风和巨浪似乎在与他们作对,每一次努力都显得如此艰难。
滔天巨浪如山峰压来,数艘粮船在风暴的肆虐下显得如此脆弱,顷刻间被吞噬。
曹植死死抓住船舷,看着那些在浪涛中挣扎的士卒,心如刀绞。他能听到他们的呼救声,但在这大自然的愤怒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风暴过后,船队损失了三成粮草,上千将士葬身鱼腹。海面上漂浮着破碎的木板、散落的物资,还有那些不幸的士兵的遗体。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和血腥的味道,让人心生悲凉。
就在士气低迷之际,桅杆上的了望哨突然高呼:“陆地!看见陆地了!”这个消息如同一束希望的光芒,穿透了阴霾,给所有人带来了新的生机。
士兵们纷纷抬头望去,尽管他们疲惫不堪,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们知道,只要能够抵达那片陆地,就有机会重新整顿,继续他们的征途。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远方的海岸线宛如一条青黛色的丝带,缓缓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片海岸线连绵不绝,仿佛没有尽头,而在这片海岸线上,原始森林一直延伸,直至视线的尽头。这片森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建安城选址在一处天然良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建立城市的好地方。登陆当日,曹植亲自执铲,掘起第一抔土。
他的动作庄重而神圣,仿佛在这一刻,他与这片土地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安城未来的繁荣景象。
“此地,便叫建安城。”他望着这片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取重建安宁之意。”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他希望这个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安宁的所在,让所有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宁。
建安城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诞生,更是曹植心中理想国的开始。他希望这个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繁荣、和谐、安宁的地方,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梦想。
建安城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诞生,更是曹植心中理想国的开始。他希望这个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繁荣、和谐、安宁的地方,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循的海军在抵达这片未知的海岸线后,迅速展开了他们的建设工作。他们首先着手修建码头和营寨,以确保后续补给和军队的驻扎。
码头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物资的顺利抵达,还能为海军提供一个安全的停泊地点。营寨的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它需要足够坚固,以抵御可能的外来侵袭。
与此同时,许褚带领着他的亲卫队,开始对周边的土着部落进行清理工作。初时,他们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土着部落虽然武器简陋,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保卫家园的决心,让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
然而,汉军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的铠甲和武器在与土着的石斧木矛的对抗中,显得无比强大。汉军的长弓和铁制武器,让土着部落的抵抗显得微不足道。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汉军最终成功地清理了周边的土着部落,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过月余的时间,一座初具规模的城池已经拔地而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