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五年处暑,汉军前锋渡过塞纳河时,巴黎西堤岛上的渔人看见毕生难忘的景象:玄甲骑兵的倒影与古罗马渡槽残柱在水中交错,恍如时空叠印。
“此水色如靛青,可名‘黛水’。”刘巴掬起河水,见掌纹间浮着细碎云母,“然其婉转胜于湘水,不若称‘碧罗’更雅。”
九月初九,周不疑在罗马神庙废墟登高。望着凯尔特种人焚烧的别墅余烬,忽命随军画师绘下《蛮族迁徙图》。画成时恰有北雁南飞,羽影投在画卷上竟似墨梅点点。
在寒露的季节,战事在风景如画的卢瓦尔河谷陷入了胶着状态。这片土地,原本是法国中部的一片宁静之地,如今却成为了法兰克诸侯与勃艮第人联合对抗刘渊的重骑兵的战场。
法兰克诸侯和勃艮第人精心策划,利用了卢瓦尔河谷茂密的橡树林作为天然的掩护,设下了重重伏兵。
刘渊的重骑兵,以其威猛和冲击力闻名,但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橡树林中的小径狭窄而曲折,重骑兵的铁蹄在泥泞中难以施展,镶铁的马掌深陷泥潭,使得战马难以快速移动,重骑兵的机动性大大降低。刘渊的军队在泥泞中挣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战事危急的时刻,杨春的弩手部队展现出了他们的价值。他们利用树冠作为掩护,迅速攀爬到高大的橡树上,利用绳梯迅速搭建起空中箭阵。
从高处俯瞰,弩手们如同一群敏捷的猿猴,在树冠间穿梭,他们居高临下,射出的箭矢如同雨点般密集,给围困刘渊重骑兵的联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法兰克诸侯和勃艮第人的联军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他们不仅在地面上设伏,还巧妙地利用了树冠层,使得刘渊的军队在战术上完全处于被动。
这场战斗成为了卢瓦尔河谷历史上的一次着名战役,不仅因为其战略上的巧妙,更因为其在战术上的创新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
月夜,周不疑巡视伤兵营,闻帐中异响。原是随军医师在用葡萄酒清洗创口,猩红酒液汇入溪流,惊得游鱼纷纷跃出水面。
老医正捋须道:“此地葡萄颇似西域品种,若引凉州法酿制,可代金疮药。”
十月初的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了薄雾,照耀在阿尔达旺的营地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军营。
阿尔达旺率领的游骑斥候,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条古老的通道,这条通道在历史的尘埃中几乎被遗忘,它曾是罗马时代用于运输珍贵盐块的古道。
这条古道蜿蜒曲折,穿过茂密的森林,直通敌军的后方,为汉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转机。
汉军的工兵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利用手头的材料,迅速铺设了一条木制轨道。这些工兵们技艺高超,他们将木轨紧密地拼接在一起,确保了其坚固和稳定。
在黎明的第一缕曙光中,三十辆霹雳车被安置在了新铺设的木轨之上。这些霹雳车是汉军的秘密武器,它们装满了火药和炸药,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破坏力。
随着天色渐亮,薄雾逐渐散去,三十辆霹雳车在木轨上缓缓前行,发出隆隆的雷鸣之声。这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响亮,仿佛是天神的战车在天际奔驰。
汉军士兵们屏息凝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他们知道,这些霹雳车将给敌军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那条被重新发现的古道。
这条古道不仅是一条运输盐块的通道,它更是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汉军的将领们在地图前反复推敲,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们计划利用这条古道,将霹雳车运送到敌军的后方,然后在关键时刻引爆,给敌军造成混乱和恐慌。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将彻底改变战场的局势,为汉军带来决定性的胜利。
随着霹雳车的缓缓前行,汉军的士气也随之高涨。他们相信,有了这条古道和霹雳车的双重助力,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清晨,游骑斥候们在林间发现的那条古道——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一个战争的转折点。
时间转瞬到了霜降时节,高卢的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个季节的更迭而披上了一层银装。
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落下,高卢的部落一个接一个地归附,如同秋叶纷至,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阿基坦公爵带着他的祖传青铜鼎来到了王帐前。这尊鼎上刻有古老的篆文“齐侯作宝”,仿佛在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来历。
布列塔尼的水手们也不甘落后,他们交出了一张珍贵的海图,上面标注着通往不列颠群岛的暗流和航道,这张海图对于未来的航海探险无疑具有重大的价值。
甚至连巴黎的主教都秘密来访,他带来了一本珍贵的《道德经》手抄本,用它换走了珍贵的《约翰福音》汉译本。这一交换不仅体现了知识和智慧的交流,也象征着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