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一股混杂着煤烟、热铁和油污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记录着无数日夜的辛勤与汗水。
数位身着紫袍、头戴进贤冠的重臣,在侍从的引领下,皱着眉,以袖掩鼻,踏入了这喧闹而陌生的格物院工棚。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疑,似乎对这充满异样气味和声音的环境感到不适。
为首者乃御史大夫周严,面容清矍,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棚内堆积如山的金属部件、轰鸣作响的锻锤和满身油污、汗流浃背的工匠们。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嘴角噙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周严的身后,其他重臣们也纷纷投来审视的目光,他们的表情中既有好奇也有鄙夷,似乎在质疑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劳作究竟有何意义。
工棚内,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辛劳。他们有的正专注地操作着巨大的风箱,为炉火注入生命之息;有的则在铁砧旁挥舞着铁锤,将炽热的铁块锻造成形。
火花四溅,金属的敲击声与风箱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激昂的劳动交响曲。
在角落里,一位老工匠正细心地打磨着一件精巧的齿轮,他的手法熟练而专注,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他的身旁,年轻的学徒们正努力地学习着每一个细节,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自豪。
周严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位正在操作复杂机械装置的工匠身上。那工匠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他的双手在机械的各个部件间灵活地移动,似乎在进行着某种精密的调整。
周严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在思考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工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力量。
整个格物院工棚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尽管它与宫廷的华丽和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敲击都在诉说着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较量,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征服。
而周严和那些重臣们,虽然暂时无法理解这一切,但这些研发,无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个科技与工艺即将在帝国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新纪元。
“黄司长,”周严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矜持与疏离,目光落在正与马钧讨论一组新铸齿轮的黄月英身上,“陛下隆恩,许尔等在此‘格物’。然本官观之,尽是些铁屑油污,匠人粗鄙之术。耗费国帑巨万,所得不过奇技淫巧之玩物,于国于民,可有丝粟之益?”他身后几位官员也纷纷颔首,面露质疑。
黄月英放下手中图纸,不卑不亢地迎上对方的目光,清亮的嗓音在嘈杂的工棚中格外清晰:“周大夫,格物穷理,乃探天地造化之机。眼前所耗,所求者乃移山填海之力,开万世通途之功,非玩物可比。其利……”话音未落,却被周严一声冷哼打断。
“移山填海?万世通途?”周严嗤笑,“黄口之言!尔等鼓捣这铁疙瘩数月,除却耗费资财、徒增喧嚣,可曾见半分神力?依老夫看,此等虚妄之事,当速速……”
他正欲挥袖斥责,目光却陡然被工棚中央那台重新装配完毕、体积庞大的原型机吸引。此刻,炉膛内已被重新点燃,暗红的火光透过炉门缝隙透出,巨大的飞轮静静矗立。
这台原型机是黄月英和她的团队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和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完成的杰作。它不仅代表了当时工艺技术的巅峰,更是承载着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
原型机的每一个零件,从齿轮到轴承,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极端的工作条件。
黄月英深知,这台机器的诞生,将为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甚至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
周严虽然对这些技术革新持怀疑态度,但当他看到这台原型机时,也不禁被其庞大的体积和复杂的结构所震撼。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台简单的机器,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可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起点。尽管如此,周严还是保持着他的矜持,不愿轻易承认这些技术的价值。
黄月英见周严的注意力被吸引,便趁机解释道:“周大夫,此物非同小可。它将使我们的农业产量倍增,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甚至能够改变战争的面貌。这并非虚妄之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国之重器。陛下英明,支持我们进行这样的探索,正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周严听着黄月英的解释,心中虽然有所动摇,但仍然保持着官场上的威严,他缓缓地说道:“黄司长,你的志向固然可嘉,但国家的财政毕竟有限,每一笔开支都需慎重考虑。你能否保证,这些投入最终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黄月英胸有成竹地回答:“周大夫,我敢以性命担保,这台机器一旦投入生产,其效益将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人力成本,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更加强大。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其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