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山,地处襄阳与江陵之间,汉水支流蜿蜒而过,形成了一片开阔而略有起伏的草场。时值暮春,草木丰茂,野兽繁衍,本是狩猎的好时节。然而此刻,这片原本静谧的原野,却被一股冲天而起的肃杀之气所笼罩。
荆北军大营依山傍水而建,营垒森严,壕沟鹿角俱全,旌旗按照林凡制定的新式条例整齐排列,在风中猎作响。营中士卒往来巡梭,甲胄鲜明,步伐沉稳,眼神锐利,无声地展示着这支军队严明的纪律与高昂的士气。尤其是在营寨前沿显眼位置,那二十架以油布覆盖、仅露出狰狞弩臂的“神机弩”,以及数百名身着“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重甲士,更是如同沉默的巨兽与钢铁丛林,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林凡与刘擎立于中军望楼之上,眺望远方。刘擎身着戎装,努力保持着镇定,但微微汗湿的手心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林凡则是一身玄色劲装,外罩轻甲,神色平静如水,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锐利地扫视着地平线。
“报——!”一骑斥候飞驰入营,“禀军师,主公!江东军已至十里之外!先锋凌统,率三千轻骑,已抵达纪南方向!”
“再探!”林凡沉声下令。
日上三竿时分,东方烟尘大起,如同一条黄龙翻滚而来。紧接着,是无数旗帜出现在地平线上,如同移动的森林。周瑜的大军,终于到了!
与荆北军严整的步卒方阵不同,江东军以水军为核心,陆战亦多轻装。其军容浩荡,士卒剽悍,尤其是那支由甘宁、凌统等将领率领的轻骑兵,往来驰骋,呼啸生风,展现出江南儿郎特有的灵动与骁勇。中军处,“周”字大纛之下,一身银甲白袍的周瑜,骑乘白马,英姿勃发,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缓缓而来,其风采令人心折。
两军相隔三里,各自扎下营盘。无形的气势在空中碰撞、交锋,偌大的绿林山原野,竟压抑得连鸟兽都噤了声。
午时刚过,周瑜派来了使者,邀请林凡与刘擎至两军阵前预设的“会猎台”一叙。所谓的会猎台,不过是清理出来的一片平坦草地,设了几处凉棚与案几而已。
林凡只带了周卓及十名亲卫,刘擎亦在数名护卫陪同下,坦然赴约。对方,周瑜也仅带着甘宁、凌统、吕蒙等数员将领,以及那位文官顾雍。
双方在凉棚下落座,气氛微妙。周瑜目光如电,先是扫过刘擎,微微颔首,随即便牢牢锁定在林凡身上,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久闻林军师‘王佐’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瑜在江陵时,便常思与军师把臂言欢,共论天下,奈何军务繁忙,直至今日方得机缘。”
林凡拱手还礼,不卑不亢:“周都督雄姿英发,赤壁一把火,烧得曹贼胆寒,天下谁人不知?凡亦神交已久。今日都督相邀,共猎于绿林,实乃幸事。”
周瑜轻笑一声,羽扇(他竟也持有一柄羽扇,与诸葛亮款式略异)轻摇:“军师过誉了。赤壁之功,乃将士用命,吴侯洪福,瑜岂敢独居?倒是军师,于荆北励精图治,不过年余,便使百废俱兴,仓廪充盈,此等治政之才,方令瑜钦佩不已。”他话锋一转,似是无意地问道,“只是不知,军师营前那些巨弩、重甲,是何等利器?观其形制,似乎非同一般,莫非军师已能自产如此精良军械?”
他果然注意到了“神机弩”和“明光铠”!此言一出,甘宁、凌统等人也皆露出好奇与审视的目光。
林凡心中冷笑,知道这是周瑜在试探荆北的军工实力。他淡然道:“都督法眼。此乃我南阳工坊些许改进之作,名为‘神机弩’,射程略远,威力尚可,用以守营,聊胜于无。至于甲胄,不过是工匠用心,多锤炼了几番而已,岂敢在都督的江东精兵面前卖弄?”
他轻描淡写,将足以改变战场格局的利器说成“聊胜于无”、“多锤炼了几番”,反而更显高深莫测。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自然不信林凡的谦辞,但对方不愿深谈,他也不好强问,只得笑道:“军师过谦了。有此等利器,何愁曹贼不破?只是……”他语气微沉,“如今曹贼暂退,然其狼子野心,不死不休。我江东与荆北、荆南,既为同盟,自当同心协力,巩固防线。瑜观这荆襄地图,汉水乃南北要冲,亦是防线关键。不知军师以为,我等三方,当如何协防,方能保荆襄万全?”
图穷匕见!周瑜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核心——势力划分与防务主导权。
林凡早有准备,从容应道:“都督所言极是。汉水确为要害。凡以为,协防之要,在于各守其土,互通声气。我荆北,自当守好襄阳至绿林山一线;皇叔据有荆南,扼守江南;而都督坐镇江陵,控遏长江。三方依托城池险要,彼此呼应,若曹军来犯,无论其攻何处,另两方皆可出兵牵制,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此乃最稳妥之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