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裂缝的悄然愈合,本是震动三界的头等喜事,然而此刻天庭众仙的注意力却完全被另一件事牢牢抓住,那位小祖宗日益增长的“情绪共振”能力。整个天庭如同行走在情绪的钢丝上,时刻关注着瑶池方向的“情绪晴雨表”,生怕一个不慎引发全天的喜怒哀乐连锁反应。玉帝甚至暗中下令,严禁在瑶池附近讨论任何可能引发负面情绪的话题,连奏折的措辞都要求积极向上。
婉蓉等人更是小心翼翼,精心维持着瑶池的和谐氛围,用各种温和的乐趣滋养着孙儿,确保其情绪稳定在“愉悦”区间。刘大锤的“情绪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快乐税”、“正能量债券”等奇葩概念层出不穷,虽然被婉蓉严厉斥责为胡闹,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神仙们主动保持好心情。
在一片刻意营造的祥和之下,萌主安然成长。然而,他那永不停歇的认知发展,再次将天庭引向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方向。
当情绪感知趋于稳定后,小家伙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另一种元素产生了浓厚兴趣,秩序与规则。
起初,他只是对物品的摆放顺序表现出偏好。他会把散落的积木按照大小依次排列,会把彩泥球按颜色分类,甚至会对仙侍端上来的点心顺序指手画脚,如果顺序不对,就会皱着小眉头,发出不满的“嗯嗯”声,直到摆正为止。
这种对“整齐”和“顺序”的初级追求,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反而让婉蓉有些欣慰,觉得孙子有了条理。
但很快,这种对秩序的认知开始升级,并与他那霸道的灵蕴结合。
这日,他看到一位仙侍擦拭廊柱时,先上后下,左右对称,动作一丝不苟。小家伙看得入神,似乎领悟到了某种“规律美”。他拿起自己的小帕子,学着仙侍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擦拭面前的小桌子,嘴里还念念有词:“擦,上、 下、左、右。”
随着他模仿的进行,一股奇特的、带着“规则强化”意味的灵蕴波动悄然散开。
霎时间,瑶池内所有带有规律性、周期性的事物,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那台自动运转的皮卡丘包子机,出包间隔变得分秒不差,精准得如同原子钟。
仙泉流淌的哗哗声,节奏变得极其稳定,堪比节拍器。
连窗外仙鹤飞过的轨迹,都仿佛被无形之力修正,变成了标准的正弦曲线。
甚至刘大锤呼吸的节奏,都不由自主地变得均匀悠长,差点进入龟息状态。
“规则,他在强化规则?”婉蓉敏锐地察觉到变化。
刘大锤却眼前一亮:“标准化,流程优化,我孙子是天生的质量管理大师,效率提升专家。”
然而,萌主对“规则”的理解,是纯粹、直观、且充满童趣的。
当他看到天庭律例绘本上(婉蓉严格筛选过的幼儿版)画的“仙官排排站,拱手行礼”的规矩画面时,他觉得很有趣,于是丢下帕子,站起来,学着样子,笨拙地拱手,弯腰,嘴里喊着:“拜拜。”
一股“礼仪规则具象化”的灵蕴轰然爆发。
这一次,影响范围远超瑶池。
整个天庭,所有正在进行正式礼仪场合的神仙,动作瞬间被强制规范化、同步化。
凌霄宝殿上,正在朝拜的众仙,弯腰的角度、拱手的弧度、甚至低头的幅度,瞬间变得一模一样,整齐划一得像复制粘贴,连玉帝回礼的动作都被同步了,差点闪了老腰。
南天门外,交接班的天兵,行礼的动作如同镜面对称,分毫不差。
就连月老殿里,正在拜堂成亲的新人,对拜的节奏和深度都被强行统一,场面诡异又好笑。
“怎么回事?我的腰不听使唤了?”
“这礼行得好标准!好僵硬!”
“谁在控制我的动作?”
还不等众仙反应过来,萌主对规则的“改造”又来了。
他看到绘本上“蟠桃会座位图”,觉得那些方方正正的桌子“不好玩”,于是拿起彩泥,自己捏了一个圆圈形的座位布局,还把代表神仙的小彩泥人摆成了手拉手的造型,开心地说:“圆… 拉手… 好…”
“轰!”
一股“规则童趣化”的浪潮席卷天庭。
所有正式场合的布局和流程开始向“好玩”和“简单”靠拢。
凌霄宝殿的御案和众仙的席位自动移位,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玉帝坐在中间,仿佛在开茶话会。
各部司的办公场所,桌椅自动拼成了各种可爱的形状(心形、星星形),文件传递路线变成了滑梯轨道。
就连南天门的安检通道,都变成了旋转木马的样式,天兵们得坐在上面转着圈检查通关文牒。
最离谱的是,天庭的仙律条文,自动生成了彩色卡通插图版,还用拼音标注,读起来像儿歌。
“胡闹!成何体统!”玉帝看着围成一圈的众仙,气得胡子发抖,却发现自己站不起来规则要求“圆桌会议”必须坐着。
“我的案卷!怎么从滑梯上滑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