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风雅宋朝 > 第8章 糊名誊录

风雅宋朝 第8章 糊名誊录

作者:户外老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35:06

开宝三年的春雨缠缠绵绵下了半月,礼部贡院前的青石板路被磨得镜面般光亮。寒门举子张松踩着满地的槐花碎影走过龙门时,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马蹄声。一队朱轮马车碾过积水,车帘掀起处露出几双绣着暗纹的锦靴。

“又是权贵家的郎君。”身旁老儒生喃喃自语,“听说今科知贡举李昉大人府前,投帖的车马堵了整条御街。”

张松默默握紧袖中那管秃笔。笔杆上刻着父亲临终前留下的八字:“墨痕深处,自有青云。”

此时的礼部后堂,李昉正对着满案名帖出神。烛光映着案头两摞文书——左边是《科举新制》草案,右边是各路权贵的请托信,其中最扎眼的是赵普府上管家的拜帖,随信还附了首咏雪诗。

“好个‘白玉堂前千堆雪’。”李昉苦笑着将诗笺凑近烛火,“可惜这雪里掺了太多杂质。”

门帘突然被掀开,巡夜的老宦官提着灯笼探头:“李大人,宫里有句话——陛下说今科要见真才实学。”

灯笼远去时,李昉注意到老宦官在门框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当年在滁州军中约定的暗号,意味着事情有变。

果然,次日拂晓诏书送达:今科试行糊名誊录制,所有试卷由书吏重抄后再予评阅。

贡院锁院的第十夜,暴雨如注。张松在号舍里就着闪电疾书,墨迹在潮纸上洇开朵朵乌云。策问题关于漕运改制,他想起三年前在汴河堤岸目睹的民夫械斗,笔锋陡然变得沉痛:

“...今闻转般仓吏强征糙米,以次充好,岂不知粒米皆含血泪?”

同一时刻,阅卷堂内灯火通明。李昉盯着某份试卷沉吟不语——虽然笔迹已被书吏改写,但文中引用的《河渠书》冷僻注疏,分明是集贤院上月才校勘的秘本。

“大人。”副主考指着另一份试卷惊呼,“这篇论及禁军改制,竟与枢密院密奏如出一辙...”

雨声骤急,李昉起身推开北窗。但见汴河方向火光隐隐,似是漕船遇险。他忽然想起皇帝昨日密谕:“水浑才好摸鱼。”

放榜那日,贡院外墙下挤得水泄不通。张松站在人群外围,听见落第举子们的哭骂声:“什么糊名誊录!中榜的还不是那些熟面孔!”

当“卢多逊”的名字高悬榜首时,人群突然寂静。这个赵普夫人的内侄,去年秋闱还名落孙山。

张松转身欲走,忽闻马蹄声如雷震响。曹彬率禁军驰至,竟当场将金榜揭下:“经查今科有泄题之弊,三日后重试!”

混乱中,张松感觉有人往他袖中塞了枚温热的物件。回寓所掏出一看,竟是块刻着“明镜高悬”的铜牌——这是监察御史的腰牌。

三日后重试,考题变成一道简单的策问:“何谓公平?”张松望着题纸,忽然想起父亲在县衙为胥吏欺压的往事,泪水砸在砚台里溅起墨花。

垂拱殿上,新科进士们跪听唱名。当听到“张松”位列一甲时,寒门举子几乎站立不稳。

赵匡胤亲自将进士巾戴在他头上,突然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朕读过你的漕运策——那夜汴河火光,是朕命人点的。”

退朝时,老宦官引张松至偏殿。李昉正在焚烧满筐请托信,火光映着墙上新挂的《贡院规制图》。

“可知为何选你?”李昉指向图中糊名房,“那些权贵子弟的试卷,特征太明显。反倒是你这篇泣血之作,在誊录后更显本色。”

暮鼓声中,张松走出宫门。满城灯火倒映在雨后积水中,他看见几个落第举子正在街角焚烧诗稿,灰烬如黑蝶扑向新贴的《科举新制》告示。

那夜他梦见父亲。老人依旧在磨墨,墨锭却是那块监察御史铜牌的形状。醒来时枕畔放着吏部文书——授福建某县主簿,三日后赴任。

离京那日,漕船经过汴河闸口。张松看见河堤上新刻着《漕运十戒》,其中第六条正是他试卷中的原话:“粒米皆含血泪”。

船头老舵工忽然开口:“小官人可知,去年在此处淹死的漕工,今春他儿子中了童生。”

春风拂过河面,吹起层层涟漪。张松想起重试那日的考题,此刻终于明白——公平不是恩赐,是无数人用血泪融化的坚冰。而他要做的,是让这春水,流到更远的地方。

【第八章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风雅宋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