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风雅宋朝 > 第18章 汴京梦华录

风雅宋朝 第18章 汴京梦华录

作者:户外老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35:06

庆历七年的元宵方过,汴河冰层在春日暖阳下发出清脆的迸裂声,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舒展筋骨。自新政风波渐息,朝堂重归宁静,这座百万人口的帝都便以一种近乎忘情的姿态,投入到日常的繁华与喧嚣中。政治的潮水暂时退去,露出的是市井生活这片丰饶的海滩,细腻,生动,充满了烟火人间的蓬勃生机。

卯时正刻,里城万寿宫方向传来第一通晨钟,声震全城。如同接到无声的号令,汴京的脉搏骤然跳动起来。临河御街两侧,千家万户的铺肆卸下门板,灶膛里火光燃起,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食物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里。卖粥饭、煎饼、酸豏的小贩高声吆喝,声音此起彼伏,织成一张覆盖全城的声网。

州桥以南的街市最为稠密,车马拥挤,人流如织。脚店、酒肆、香药铺、绸缎庄鳞次栉比,彩楼欢门争奇斗艳。一家名为“曹婆婆肉饼”的食铺前,已排起长队,那刚出炉的胡饼,面皮焦黄,肉馅饱满,是寻常百姓和低阶官吏最爱的朝食。不远处,一个提着食盒的“闲汉”正快步穿行,他是“逐便”之人,专为不愿早起的官员或富户送去从正店买来的精细早点。

太阳升高些,各个行业的声象更加丰富起来。金银彩帛铺的伙计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柜台上的灰尘;果子行的商人仔细检查着从南方漕运而来的柑橘、荔枝的鲜度;说书先生已在“瓦子”里摆开架势,醒木一拍,开始讲述《三国志》或《李白醉草吓蛮书》的故事;而街角剃剪刀子的、修扇子的、补锅的手艺人,也各自寻了位置,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营生。这座城市就像一个无比精密的器械,每一个齿轮都在自己的轨道上顺畅运行,共同演奏出一曲宏大而和谐的市井交响。

经济的活力,如同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这“四水贯都”的脉络,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体。其中,汴河作为连接南北的大动脉,地位最为显赫。

站在虹桥之上俯瞰,但见漕船云集,舳舻相接。来自江淮的稻米、沿海的鱼盐、两浙的丝绸、福建的茶叶、川蜀的药材……帝国四方物产,皆由此源源不断输入京师。码头上,赤膊的苦力喊着号子,将沉重的货包卸下;牙人(中介)与客商高声议价,袖管里的手指在无声地变换着数目;税吏拿着簿册,仔细核对着货物,确保朝廷的商税颗粒归仓。空气中混杂着河水、汗水和各种货物的气味,形成一种独属于汴河码头的、生机勃勃的浑浊。

商业的繁荣催生了金融的创新。在城西的交子务附近,已可见到早期纸币“交子”在部分大额交易中流通的雏形。而更多的,是遍布全城的质库(当铺)和金银彩帛铺提供的抵押、兑换服务。资本的暗流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悄然涌动,支撑着地面上那令人目眩的消费与享乐。

若论汴京风流之最,莫过于遍布全城的“瓦舍勾栏”。这里是市民娱乐的中心,也是世俗文化绽放异彩的舞台。

走进桑家瓦子,仿佛踏入另一个世界。数十座大小勾栏(演出棚)林立其间,鼓乐笙箫,说唱喧哗,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座最大的勾栏内,正上演着新编的杂剧《目连救母》,演员扮相夸张,插科打诨,时而引得观众哄堂大笑,时而又因感人情节而唏嘘落泪。隔壁的勾栏里,一位女艺人正唱着诸宫调,嗓音清越,旋律婉转,讲述着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

另一边,是杂技、幻术的天地。吞铁剑的、吐烈火的、走索的、蹴鞠的,各种惊险奇绝的表演,引来围观者阵阵喝彩。还有那说诨话(类似相声)的,学乡谈(模仿各地方言)的,表演影戏(皮影戏)的……百戏杂陈,令人应接不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可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暂时忘却生活的烦忧。

文化的雅趣,则更多体现在士大夫的圈子里。相国寺的庙会,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集市,也是文玩字画、古籍碑拓的交流之地。文人墨客常流连于此,寻觅心仪的宝物。而在一些幽静的庭院内,三五知己,焚香品茗,赏玩字画,或即兴赋诗,或切磋琴艺,构成了汴京繁华喧嚣背后的另一重清雅世界。

汴京的岁时节令,如同一幅幅色彩浓烈的风俗画,将日常的繁华推向一个个**。

清明时节,城中万人空巷,纷纷涌向郊外。金明池畔,琼林苑中,踏青的人群摩肩接踵。池内正在举行盛大的“水嬉”(水上军事表演和水上杂技),战船竞渡,百戏竞呈,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岸边则是各色饮食摊点,玉脍、鹅梨、甘蔗、冰雪凉水……应有尽有。皇帝有时也会驾临金明池,与民同乐,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顶点。

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仪式与活动。而最盛大的,莫过于元宵灯会。冬至过后,开封府便开始搭建巨大的山棚(灯山)。到了正月十五前后,整个汴京彻夜不眠,火树银花,亮如白昼。御街两廊,舞队百戏,奇术异能,歌舞曼妙。皇城门前更是设有巨大的“棘盆”,内燃巨烛,照耀天地。士女倾城而出,纵情游赏,即便闺中少女,亦难得地可以抛头露面,通宵达旦,谓之“放夜”。这种全民性的狂欢,展现了一个处于时代顶峰的文明所拥有的自信与开放。

然而,在这片极致的繁华之下,敏锐的眼睛不难发现几丝不和谐的阴影。

漕运的繁荣,也意味着帝国对东南财富的依赖日益加深,漕运一旦受阻,京师便有断粮之虞。那些在码头辛苦劳作的厢军和雇工,收入微薄,仅能果腹,与城中一掷千金的豪奢形成刺眼对比。

瓦舍勾栏的喧嚣背后,是部分士大夫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深深忧虑。他们批评这种过度追求享乐的风气,消磨了人的志气,软化了社会的筋骨。

夜色渐深,喧嚣了一日的汴京渐渐沉寂下来。唯有酒楼妓馆的灯火依旧通明,丝竹管弦之声隐约可闻。更夫敲着梆子,走过空旷的御街。寒风吹过,卷起几张废弃的糖纸和落叶。

站在高处回望这座城市,它就像一个用金钱、物欲和才华共同编织的、无比精美的梦境。它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市政管理、最为活跃的商业经济和最为灿烂的市民文化。然而,这梦太过绚烂,太过依赖于内部精妙的平衡与外部持续的供养。任何一丝内里的动摇,或是外部突如其来的风暴,都可能让这纸醉金迷的盛景,在转瞬间,成为后人追忆中一段混合着惊叹与惋惜的华彩乐章。

(第三卷 第十八章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风雅宋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