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风雅宋朝 > 第17章 太原烽烟

风雅宋朝 第17章 太原烽烟

作者:户外老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35:06

太平兴国四年的春汛裹挟着太行山的碎冰,将汾水染成浑浊的乳白。宋军大营设在太原城西南的蒙山脚下,赵光义站在临时垒起的望台上,凝视着那座被五代烽火淬炼过三次的坚城。城头悬挂的“汉”字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旗角撕裂处露出前朝晋阳宫的旧锦纹。

“陛下。”崔翰指着城西的羊马墙,“刘继元将汾水引入护城河,我军云梯距城墙始终差着十步。”

赵光义解下腰间玉具剑,突然问起旧事:“先帝当年兵临城下,为何围而不攻?”

帐中老将面面相觑。曹彬的副将米信低声道:“显德六年世宗皇帝在此染病,说是...龙脉有损。”

攻城战在谷雨时节陷入僵局。宋军的炮车将涂满火油的麻袋抛上城头,守军却用沙土混合醋浆灭火——这是北汉从契丹学来的守城法。更棘手的是,城中不时有百姓缒城而下,送来带血的密报:刘继元已杀尽主和文臣,连三朝老臣郭无为都被枭首示众。

四月十五月圆夜,赵光义密召道士张守真。曾在华山修行的道人指着晋祠方向:“唐叔虞祠前有古柏,其根已延至城墙地基。”

三百死士当夜冒死挖掘,果然在柏根缠绕处发现前朝暗道。然而先锋刚入地道,就听见城内传来震天巨响——守军早已埋下火药,将宋军精锐尽数埋葬在祖庙之下。

转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五月初,契丹使者突然携萧太后手书到访,表示愿以“调停”为名勒令北汉投降。使团中某个随从趁夜潜入宋营,卸下伪装后竟是韩德让的族弟。

“幽州与晋阳本是世仇。”契丹人操着流利汴京官话,“若陛下允诺取得太原后不北上,韩氏愿助陛下破城。”

赵光义抚掌大笑,却在契丹人离去后对崔翰叹息:“你看,这便是五代遗风——人人都想借刀杀人。”

次日,宋军阵前突然出现数十架新型炮车。这是将作监根据江南造船术改进的“旋风炮”,投掷的不再是巨石,而是装满生石灰的陶罐。白雾弥漫城头时,守军的哀嚎声连汾水对岸都听得真切。

决战发生在端午拂晓。赵光义亲擂战鼓,曹彬率陌刀队强攻南门。血战至午时,城头突然竖起白幡——北汉大将刘继业竟在阵前倒戈。

当宋军潮水般涌入城门时,赵光义却勒马停在残破的瓮城外。他看见几个白发老卒跪在瓦砾间,正对着某处断垣叩拜。那里埋着后唐末帝李从珂**的遗骸,也埋着石敬瑭割让燕云时折断的玉圭。

“陛下。”楚昭辅捧着受降册上前,“刘继元已自缚请罪。”

新帝的目光掠过跪满长街的降臣,突然问:“可知太原为何三百年不降?”

不待回答,他挥剑斩断马前垂落的柳枝:“因为每次城破,活下来的都是最懂得忍耐的人。”

受降大典在晋阳宫废墟举行。当赵光义将北汉国玺投入汾水时,河心突然浮起大量青铜箭簇——那是周世宗北伐时遗落的弩箭,经二十年冲刷重见天日。

捷报传回汴京那夜,资圣库的铜鼎无故自鸣。更夫看见已故的赵普端坐鼎上,手中把玩着块太原城砖。而黄河渡口的船工则信誓旦旦地说,曾见曹彬将军对着汾水西岸跪拜,那里埋着当年随世宗远征却未能归乡的同胞。

赵光义命人在蒙山刻石记功,却特意空出落款处的年月。启程返京前,他独往晋祠栽下柏苗,将半幅烧焦的《幽燕图》埋入树根。

秋风初起时,新栽的柏树竟已抽出嫩枝。守祠老人发现,每片新叶的脉络都像极了一张微缩的幽云地图。

【第十七章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风雅宋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