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九年(1273年)春,临安城依旧沉醉在西湖的暖风之中。襄樊陷落的消息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在朝堂上激起几圈涟漪,便迅速归于平静。而在葛岭的豪华别墅内,当朝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正俯身在一张紫檀木案前,小心翼翼地用蟋蟀草逗弄着一只"铁枪将军"。
"妙啊!真乃常胜将军也!"贾似道抚掌轻笑,对身旁的门客廖莹中说道,"此虫可比当年岳珂所着《蟋蟀经》中记载的'青头大王'。"
一、 鄂州奇功
贾似道的发迹,始于开庆元年(1259)的鄂州之役。那时,蒙古大汗蒙哥亲征四川,其弟忽必烈率军围攻鄂州。时任右丞相的贾似道奉命驰援,屯兵汉阳以为声援。
是年十一月,鄂州攻防战正值惨烈。守将张胜战死,城中伤亡过半。然而就在此时,从合州钓鱼城传来蒙哥汗战死的消息,忽必烈急于北返争夺汗位,遂有撤军之意。
贾似道捕捉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派幕僚宋京前往蒙古军营议和,提出"称臣、岁币"等条件。忽必烈顺水推舟,允诺和议后即率军北归。
这本是一场侥幸的解脱,贾似道却将其渲染为一场空前大捷。他授意门客撰写《福华编》,极力鼓吹"鄂州大捷",自称"指挥若定,力挫强敌"。甚至编造忽必烈在军中闻贾似道之名而丧胆的谣言。
"贾师相坐镇汉阳,蒙古军望风披靡。"临安城内的说书人如是传唱。
理宗大喜过望,下诏褒奖:"似道为吾股肱之臣,再造王室。"加封少师、卫国公,令其总揽朝政。从此,贾似道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专权。
二、 打算法盘
专权后的贾似道,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军中。咸淳三年(1267),他以整顿财政为名,推行"打算法",清算各地军将的账目。
"边将贪墨军饷,虚报战功,此风不可长。"贾似道在朝堂上义正词严。
然而"打算法"的真实用意,却是排除异己。首先遭殃的是潼川安抚副使刘整。这位出身北方的骁将,屡立战功,却因不肯依附贾似道而被诬"贪污军饷"。刘整上书自辩,奏章全被扣押。走投无路之下,这位名将竟率部下投降蒙古,并献上攻取襄阳之策。
紧接着,两淮制置使李曾伯、广南制置使向士璧等宿将相继被罢黜。贾似道借机在军中安插亲信,其外甥范文虎被提拔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尽管此人"性怯懦,不知兵"。
老将高达曾在鄂州之战时与贾似道有过节,此时也被清算。贾似道唆使言官弹劾其"跋扈难制",将其贬知庐州。临行前,高达对友人叹道:"贾似道用事,大将俱不自保,国事去矣!"
三、 襄阳围城
咸淳四年(1268)起,元军开始围攻襄樊。前方军情一日紧似一日,贾似道却始终稳坐葛岭。
每日里,不是与妻妾嬉游湖山,就是与门客斗蟋蟀取乐。他还专门修建"半闲堂",自称"半闲老人",在其中供奉自己的塑像,令门客顶礼膜拜。
咸淳六年(1270),左丞相江万里实在看不下去,率群臣求见:"襄樊被围三年,势甚危急,宜分兵救援。"
贾似道故作惊讶:"北兵早已退去,诸公何有此言?"随即佯装要辞官。
理宗忙派宦官慰留,反而将江万里罢相。从此,无人敢言边事。
有时,贾似道也会做做样子。他上书请求巡边,却暗示台谏挽留。果然,监察御史们纷纷上奏:"师相不可一日离朝。"于是他便"勉从其请",继续留在临安。
这期间,他最喜欢的把戏是"报捷"。每次元军暂时后撤整顿,他就大肆渲染"前线大捷",甚至命人编造战报,声称"焚毁敌船三百艘"、"斩首万余级"。理宗每次都要大加赏赐,却不知这些全是谎言。
四、 丁家洲溃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驾崩,四岁的赵显即位,谢太后垂帘听政。此时元军已攻破襄樊,顺江东下。
朝野震动,太学生和群臣联名上书,要求贾似道亲征。在舆论压力下,贾似道不得不在德佑元年(1275)正月,率领十三万精兵、两千五百艘战船出征。
临行前,贾似道还特意带上了他最心爱的蟋蟀盆。金笼玉食,俨然仍是出游姿态。
二月,宋元两军在丁家洲(今安徽铜陵)相遇。贾似道故技重施,派使臣前往元军求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
元军统帅伯颜一语道破:"未渡江时,议和入贡则可。今沿江州郡皆已内附,欲和则当面议也。"
贾似道犹豫不决,命部将孙虎臣率精兵七万驻守丁家洲,夏贵以战船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守鲁港。
然而军心早已涣散。开战之初,元军炮石齐发,宋军先锋姜才奋力迎战。孙虎臣却擅离指挥岗位,跑到侍妾的船上。士卒看见后大哗:"步帅逃矣!"顿时全军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