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风雅宋朝 > 第16章 放翁诗魂

风雅宋朝 第16章 放翁诗魂

作者:户外老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0:35:06

淳熙七年的严州(今浙江建德),富春江水在盛夏的烈日下流淌得格外沉缓。知州衙署的后园书房内,冰块在铜盆中缓缓消融,却化不开陆游眉宇间那凝固了数十年的忧色。年届六十五岁的他,须发已大半斑白,昔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怀,如今大多消磨在了一州之地的钱谷刑名之间。

一、 州衙诗案

这日,陆游正批阅着关于春蚕丝税与漕粮转运的文书,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是他的幼子子聿,手中捧着一叠诗稿,神色间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崇敬与不解的神情。

“父亲,这是您昨夜新作的诗,孩儿已誊抄好了。”子聿将诗稿呈上,忍不住问道,“只是…孩儿有一事不明。父亲如今身为知州,政事繁剧,为何仍要夜夜苦吟,至烛尽方休?昔年苏学士亦言‘人生识字忧患始’,父亲何不…”

陆游放下笔,抬眼看了看儿子,目光深邃。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最上面一页诗稿,指着其中一句,缓缓念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子聿,你以为这严州府衙,便只是处理这些钱粮琐事之地么?”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被暑气蒸腾的远山,“这便是我大宋的肌体!丝税不畅,则军衣无着;漕运不通,则边饷不继。一州如此,天下可知!”

他回身,拿起另一页诗稿,上面墨迹淋漓,正是那首《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你看这‘中原北望’,这‘塞上长城’,”陆游的手指重重划过诗句,“为父笔下写的,岂止是个人感慨?这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便是采石,便是大散关!这镜中衰鬓,便是你父亲,更是这朝廷上下,所有志在恢复却又蹉跎岁月之人!诗,便是为父的谏书,是为父的战鼓!纵使身陷这案牍劳形,这颗心,何曾一日忘北?”

子聿怔在原地,看着父亲清瘦而坚定的侧影,仿佛第一次真正读懂了那些滚烫诗句背后的沉重。

二、 山阴夜雨

是夜,严州下起了滂沱大雨。陆游处理完最后一份关于修缮县学的公文,已是深夜。窗外雨声如瀑,敲打着芭蕉,也敲打着他那颗永不宁静的心。

他没有丝毫睡意,挑亮了油灯,再次铺开了诗笺。白日里强压下的思绪,在夜雨的催化下,汹涌澎湃。他想起了年轻时在镇江通判任上,目睹张浚北伐的仓皇收场;想起了在夔州、在南郑,那短暂却刻骨的军旅生涯,那最接近前线时感受到的、来自北方的风;更想起了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听闻或臆想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景象。

一股悲凉与激愤交织的情绪,迫使他提笔。墨迹在纸上狂放地奔走,不再仅仅是沉郁,更带着一种金戈铁马的杀伐之音: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他写刀,写剑,写的是心中那不灭的壮志。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最后两句,如同惊雷炸响,又似困兽咆哮,在这雨夜里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已不是诗,这是一位老战士在绝望中发出的、最铿锵的誓言。写罢,他掷笔于案,胸脯剧烈起伏,眼中竟有泪光闪动,那不是软弱的泪,而是英雄无路的悲怆。

三、 故园之思

严州任满,陆游并未得到新的任命,而是以提举武夷山冲佑观的祠官闲职,返回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之畔的“风月轩”,成了他最后的栖息与了望之所。

这里的生活看似闲适,日与乡邻往来,课读子孙,泛舟湖上。他写下大量描写田园风光与村居琐事的诗篇,笔触时而清新自然,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而幽默诙谐,自嘲为“放翁”。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一次,他与几位乡老在湖畔饮酒,席间有人谈及临安近日的歌舞升平,一位老翁醉后唏嘘:“如今这日子,安稳便是福气,还提那些打打杀杀作甚?”

陆游闻言,持杯的手停在半空,良久,他将杯中酒缓缓洒在地上,声音低沉却清晰:“诸君可知,这镜湖之水,为何如此之咸?”

众人不解。

陆游望向北方,目光悠远:“因这水中,混着北地遗民之泪,混着我大宋将士之血!我陆游在此饮酒,每一口,都尝得出那腥咸之味!”

席间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平静外表下,火山般炽热的情感。

四、 示儿悲歌

岁月无情地流逝。嘉定二年的冬天,山阴格外寒冷。八十五岁的陆游,病卧在风月轩的榻上,已然灯枯油尽。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

儿孙们环绕榻前,低声啜泣。陆游的神智却异常清明。他一生起伏,宦海沉浮,诗名满天下,却始终有一个终极的遗憾,如同烙印,深深刻在灵魂深处。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示意子聿取来纸笔。他的手颤抖得厉害,几乎无法握笔。子聿含泪替他铺纸研墨。

陆游挣扎着,用那枯槁的手,一笔一划,在纸上写下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最沉痛的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到最后一句,他的手已无力抬起,那“翁”字的最后一笔,拖得长长的,带着无尽的不甘与期盼。

他掷下笔,长长地、深深地吸了最后一口气,目光仿佛穿透了屋顶,穿透了江南的阴云,直抵那片他魂牵梦萦、却终生未能再踏足的中原故土。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风月轩内,哭声震天。窗外,镜湖的水,依旧沉默地流淌着,映照着这个“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灵魂,带着他永恒的遗恨,汇入历史的长河。放翁已逝,诗魂不朽。那北定中原的梦,连同他那近万首饱含血泪的诗篇,一起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悲壮、也最执着的回响。

(第七卷 第十六章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风雅宋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