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已研好,她却未立即落笔。石桌一角,那片从“TQ-05”茶汤中取出的茶叶静静躺在素瓷碟里,边缘微卷,纹路如雾穿林。阿斑伏在砚台边,尾巴轻轻扫过纸角,像是催促。
沈知意伸手抚过稿纸末页空白处,指尖停顿片刻,忽而低语:“这次不是逃,是去说我们的故事。”声音轻得几乎被晨风卷走,但她说得很稳。猫儿抬起头,眯眼望她,随即又趴下,喉咙里滚出细碎的呼噜声,像老屋檐下风吹竹帘的余响。
她起身取来一只空瓷罐,将那片茶叶小心放入,封口贴上标签,写下“启程之叶”四字。手腕一转,木箱打开,手稿《山雾来时》随之归入底层。北欧儿童画仍夹在首页,颜色未褪,像一段未曾冷却的记忆。
裴砚从焙房走出,手中握着记录簿,脚步很轻。他在箱前蹲下,翻出七只小陶罐,依次排开——“TQ-01”至“TQ-07”,其中“TQ-05”居中。他没说话,只是用布巾一一擦拭罐身,动作细致如整理古籍残卷。
“带这么多?”她问。
“每一种火候都值得被看见。”他答,目光落在最末那只罐上,“尤其是它。”
她点头,转身进屋取出两册薄本——一本是手稿副本,另一本收拢了海外留言的译文摘录。纸张被裁成掌心大小,用棉线缝合,封面无字,只压了一枚干枯的桂花。
阿斑跳上行李箱顶,蹲坐不动,尾巴圈住前爪,像守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两人相视一眼,裴砚嘴角微动,终究没赶它下来。他将茶罐与簿册分装两只布包,一只斜挎肩头,一只系于腰侧,轻便却不松散。
“人少物精。”他说。
她没再开口,只将安神香点燃一支,插在石桌小炉中。青烟笔直升起,不偏不倚掠过桂花枝梢。她闭目片刻,耳边仿佛响起祖母的声音:“雾散了,茶才知道往哪走。”
再睁眼时,笔已蘸墨。
她续写道:“雾非遮眼之障,乃引路之形。茶行千里,不为被看见,而为让那些未曾开口的往事,有人听见。”
落款清晰:桃溪·知意记于再行之前。
最后一笔落下,阿斑忽然站起,绕着砚台踱了半圈,而后蜷回原处,呼噜声更沉了些。沈知意搁笔,指尖触到纸面微温,似有回应。
次日清晨,天光初透。她启封“TQ-05”罐,茶叶表面纹路竟比昨日更深,脉络分明如刻,隐隐泛着柔光。她取一叶投入杯中,注入泉水。茶汤澄澈,升腾的薄烟竟幻出数影——一个孩童围炉听老人讲茶谣,一位白发妇人对坐独饮至尽,还有一名少女捧杯怔然,眼角滑泪。
她凝视良久,轻声道:“它们愿意走出去了。”
裴砚站在院中,将记录簿贴胸收进衣襟内袋。那块绣着“知砚”的布巾还在,叠得整整齐齐,边角磨白,却未破损。他背上行囊,转身朝她伸出手。
她最后回望一眼祖屋。桂花树影婆娑,灶台冷灰未扫,铁锅倒扣在石台,残留茶香随晨气浮动。阿斑蹲在院门石阶上,尾巴轻摇,目送二人走近。
她握住他的手。
山道蜿蜒,露水未曦。晨光铺在青石小径上,映出两人并行的身影。行至半坡,她脚步未停,却将北欧儿童画从袖中取出,重新夹入手稿深处。
风拂过耳际,带来远处溪流的细响。
他们继续前行。
村口柳枝轻摆,无人言语。
阿斑伏身卧于石阶,下巴搭在前爪上,眼睛半阖,像守一段未完的故事。
沈知意迈出一步,鞋尖碾碎一粒露珠。
裴砚的手始终没有松开。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