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照在石桌上,手稿封皮泛着微黄的光。沈知意的手指刚从木箱边缘收回,昨夜收好的册子静静躺在一旁。她还未翻开今日的账本,院门便被推开一条缝,陈婶的声音急促地挤了进来。
“晚棠!城里来人了,开着黑车,说是专程来找你谈合作的!”
沈知意抬眼,见陈婶站在门口喘气,手里还攥着半截围裙。她站起身,袖口不经意擦过石桌,触到那本手稿的硬角,顿了顿,才走向前厅。
那人已在茶席前落座,西装笔挺,皮鞋锃亮,说话时手掌摊开又合拢,像在丈量什么。他称是因朋友推荐而来,饮过一次“桂语茶”,深受触动,愿出资打造品牌,将茶推向全国。
“我们可以做礼盒、进商超、上直播。”他说,“一年至少千万元起步,您只需提供配方。”
沈知意没接话,只请他稍等,转身进了灶房。铁锅尚余温,她取了一小撮昨夜新炒的茶叶,放入瓷杯,注水。蒸汽升起时,叶片缓缓舒展,纹路隐约成一只合拢的手掌,似在守护什么。
客人接过茶,轻啜一口,闭目片刻,睁开时眼中多了几分诚色:“这味道……没法复制。”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道:“但名字可以。授权使用‘桂语’二字,您挂名顾问,其余交给我们运作,如何?”
沈知意望着窗外桂花树,阿斑正卧在树根处舔爪。她没答,只问:“你们打算怎么包装?”
“简约东方风,主打治愈系情绪消费。”他从包里抽出一张设计图:素白瓷罐,烫金字体,背景是模糊的山影与一句广告语——“喝一杯,忘掉烦忧”。
她指尖划过纸面,忽然觉得那字像刻在冰上,冷而滑,不留痕迹。
午后裴砚提着书匣进来时,那人还在院中拍照,对着柴扉、灶台、老猫接连按动相机。他笑着解释说要记录“原生态场景”,用于后续宣传。
裴砚放下书匣,未多言,只将今日轮换的五本书整齐摆入读茶席的矮柜。那人瞥见封面,随口道:“这种老房子根本不适合做品牌门店,太破旧,影响调性。”
裴砚抬头,声音不高:“这里每一寸土,都浸着别人的心事。”
那人愣了一下,笑了笑没再说话。
待他离开,裴砚才走近沈知意,问:“你打算答应?”
她摇头:“还没想好。”
“可你说过,这茶不是为了治病,也不是为了赚钱。”裴砚看着灶台上那杯残茶,“它只是让人安静一会儿,想起谁,或放下一点什么。”
“但如果能帮更多人呢?”她低声问,“如果不止是桃溪村的人,而是所有心里有结的人,都能喝到这一杯呢?”
“可一旦变成生意,”裴砚望着桂花树,“茶就不再是茶了。”
风掠过枝叶,几片枯叶飘落。阿斑从檐下踱出,蹭了蹭沈知意的裙角,又绕到裴砚脚边趴下。
“你写的每一个字,”裴砚继续说,“炒茶时火候的迟疑,泡茶前洗手的次数,阿斑蜷在案边的样子,甚至这院子下雨天的潮气——这些没法写进合同的东西,才是它存在的理由。”
沈知意低头,看见自己袖口沾了点茶灰,是刚才翻动筛网时落下的。她想起昨夜那个小女孩画的画,贴在柱子上,歪歪扭扭写着“安静的地方”。
“他们说,不合作,迟早会被模仿取代。”她终于开口。
裴砚静了片刻:“那你告诉我,如果有一天,满街都是‘桂语茶’,却没人记得是谁在树下写了那些字,也没人知道老猫总在写字时睡着——你还愿意吗?”
她没回答。
暮色渐沉,杨嫂抱着女儿回家前,特意绕到前厅看了看空荡的茶席。“今天没人来坐读茶席。”她说,“大概因为外面那辆车吓人。”
沈知意送她们出门,回身时,裴砚已将最后一本书放妥。他没走,站在门槛内,望着她。
“我不拦你做决定。”他说,“但你要清楚,有些东西,一旦放开,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她点头。
他转身离去,在门框处停了一瞬,终究没回头,轻轻掩上了门。
沈知意独自走进院中,坐在桂花树下的石桌前,取出那本手稿。纸页空白如初,墨迹未现。她没有提笔,只是将它平放在桌中央,任晚风吹动纸页,一页页翻过,发出细微的响声。
阿斑跳上石桌,绕着手稿走了半圈,最后卧下,尾巴轻轻搭在封皮一角。
远处传来归鸟扑翅声,有人在巷口唤孩子回家吃饭。沈知意盯着那本敞开的手稿,眼前交替浮现设计图上的烫金罐子,和柱子上那幅稚嫩的画。
她伸手摸了摸袖中的硬角,是昨夜藏起的一小包茶叶。
灶膛里的余烬突然坍塌,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阿斑耳朵一动,睁开眼,望向厨房方向。
沈知意仍坐着,手指悬在纸面上方,迟迟未落。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