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把平板合上,放在木桌上。阿斑抬头看她一眼,又把脑袋埋进前爪里。她起身走进厨房,从柜子里取出一只特制瓷杯,倒入刚泡好的“清明款”桂语茶,轻轻吹了两下。
茶面泛起微小的波纹。她端着杯子走出来,站在桂花树下等陈婶。
陈婶提着一篮青菜从院外进来,边走边说:“今早听老李家媳妇讲,说你们弄了个戴帽子喝茶的东西?人还能回到过去?”她放下篮子,语气带着好奇,也有点不信。
沈知意没解释,只是把VR头显递过去。“您试试。”
“这玩意儿……真能行?”陈婶接过设备,犹豫了一下,还是戴上了。
音频响起,是十年前清明那天的炒茶声。锅铲刮锅底的声音很沉,风从门缝钻进来,干草沙沙作响。温度变化从掌心传来,先是清晨的凉意,接着是杀青时的热浪,最后又回到山间的微风。
三分钟后,陈婶摘下头显。她没说话,眼眶有点红。
“这不就是那年你跟着我上山的日子?”她声音低,“连我哼的那句采茶谣都还在……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沈知意轻声说:“不是我想记住,是茶记得。”
陈婶看着她,忽然叹了口气。“原来你们做的不是新花样,是在留人啊。”
当天下午,沈知意和裴砚在桂语斋门前支起一张竹桌。一边摆着传统冲泡台,紫砂壶、公道杯、白瓷盏整齐排列。另一边放着温控杯和VR设备,连接着小型电源盒。
裴砚用毛笔在木牌上写字:“一杯茶,两种方式,同一份心意。”他把牌子挂在竹桌边缘,风吹得它轻轻晃动。
第一位客人是镇上的小学老师,常来买茶。他看了两眼设备,笑着说:“现在喝茶还要看电影?”
沈知意给他倒了一盏传统茶。“您可以先喝这个。”
他坐下喝了半杯,点头说香。“可你们搞这些机器,不怕把茶的本味弄丢了吗?”
裴砚站在一旁开口:“我们没想改茶的味道。只是以前有些事,藏在心里说不出来。现在能让它出来走一走。”
那人愣了一下,没再笑。
陆续有村民过来。有人试了VR,摘下后沉默地走了。也有人直接摇头,说看不懂。一个年轻人拍了段视频发出去,配文“村里茶铺变科技馆”。
天快黑时,那位从不参加活动的老茶农来了。他姓赵,六十多岁,种了一辈子茶,最讲究“心静则茶明”。
他站在桌前,盯着VR设备看很久。“茶要靠心去品,不能靠机器骗感觉。”他说完转身要走。
沈知意没拦他,只泡了一盏传统桂语茶,双手递过去。“您说得对。我只是怕有些人心里有事,却不知怎么开口。”
老人停下脚步。
他接过茶,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突然伸手拿过VR头显,戴上。
画面启动。山坡上雾气未散,年轻的女人挎着竹篮走在前面,回头对他笑。那是他三十年前的妻子。她早就不在了。
他站着没动,呼吸变得很慢。握杯子的手越来越紧,指节发白。
两分钟后,视频结束。他摘下设备,一句话没说,把杯子放在桌上,转身走了。
第二天早上,陈婶送来一碗腌萝卜。“老赵昨晚上我家坐了半个钟头,”她说,“他说他梦见他老婆了,梦里的路,跟你们那个片子一模一样。”
沈知意低头看着刚扫描完纹路的一片茶叶。数据图像在平板上跳动,像心跳,但节奏不同。
裴砚走过来,站到她身边。他手里拿着记录本,上面写着昨天每个人的反馈。
“有人还是不信。”他说。
“我知道。”她说。
“但我们没做错。”
她抬头看他一眼,嘴角动了动,没笑,也没反驳。
中午,阳光照进院子。竹桌还在原地,设备也开着。一个小女孩拉着奶奶的手路过,指着VR头显问:“奶奶,这是什么?”
老人摇摇头。小女孩跑过去,仰头问沈知意:“我能试试吗?”
沈知意蹲下来,帮她调整头显大小。“闭上眼睛,等声音响起再睁开。”
孩子戴上设备。音频开始播放,温控杯传出手感变化。
她突然笑了。“我看到外婆了!她在灶台前炒茶,还叫我别碰锅!”
摘下头显后,她扑进奶奶怀里。“奶奶,我看到你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老人抱着孙女,手微微发抖。
傍晚,河面被夕阳染成金色。沈知意站在茶铺门口,手里捧着一杯刚完成扫描的新茶。蒸汽往上飘,碰到她的下巴。
阿斑蜷在门槛边,耳朵偶尔抖一下。
裴砚走到她旁边,低声说:“明天还有人要来试。”
她点点头。
风吹过来,把竹桌上的纸条掀起来一角。上面写着一行字:真话不一定马上被人信,但总会有人听见。
她望着远处的山影,没有说话。
一只飞虫撞在VR头显的镜片上,弹了一下,掉进草丛。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