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窗纸,洇开一片朦胧的灰白,落在沈静姝的衣襟上,却驱不散那从骨缝里渗出来的寒意。她坐了整夜,烛火燃尽了半支,烛泪凝在烛台上,像冻住的霜。袖中那只油纸包硌得慌,是昨夜从佛堂观音像底座摸来的,这会儿竟像块冰火交织的烙铁 —— 冰得刺骨,又烫得烧心,每一寸都燎着她紧绷的神经。张嬷嬷与钱婆子的对话还在耳畔缠,“心悸而亡”“彻底闭嘴”,那些阴冷的字眼像毒蛇的信子,舔过她的后颈,留下一阵发僵的凉。
她们要对付的,究竟是谁?是她这个碍眼的世子夫人,还是府里藏着秘密的旁人?柳姨娘明着与张嬷嬷针锋相对,暗里却勾着手脚,这背后藏着的,又会是哪路人物?西南佛堂的梁上刻着 “安” 字,原是太夫人旧日静修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藏毒药、谋人命的污秽地 —— 太夫人是真不知情,还是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这一切,本就是她点头许的?
无数疑问在脑子里转,缠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勒得她心口发紧。她像站在悬崖边,脚下是翻涌的迷雾,一步踏错,便是粉身碎骨的万劫不复。
不能慌,沈静姝深吸一口气,指尖掐了掐掌心的凉 —— 先弄清油纸包里是什么,再查昨夜的行踪有没有露马脚。张嬷嬷的心眼比针细,佛堂那番密谋,未必没留下半分蛛丝马迹。
她走到梳妆台前,铜镜蒙着层薄尘,映出的人影虚浮模糊。她凑近了些,指尖抚过衣襟褶皱,又拂了拂鬓边碎发,确认昨夜翻墙时沾的草屑、夜行衣的暗纹都已清理干净,才从袖中摸出那只油纸包。纸裹得紧实,大小如一枚熟鸡子,触手硬邦邦的,像裹着个小匣子。鼻尖凑上去轻嗅,只有油纸的糙气,连折痕都规规矩矩,看不出半点来路。
绝不能在屋里拆。万一里面是粉尘似的毒药,或是藏着伤人的机关,这密闭的屋子,便是自寻死路。她望着窗外,天渐渐亮了,院外传来丫鬟扫地的 “沙沙” 声,竹帚碰着青砖,响得格外清透。沈静姝将油纸包塞回袖中,扬声唤春雨:“进来伺候梳洗吧,早膳要碗清粥就好,昨夜没睡稳,没什么胃口。”
声音里带着几分病弱的倦,抬手时故意慢了半拍,连眼帘都垂得低了些 —— 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佛堂探查,不过是场醒了就散的幻梦。春雨进来时,指尖碰着她的手,惊得低呼:“夫人的手怎么这么冰?”
“许是夜里开窗受了风。” 沈静姝随口应着,目光落在镜中春雨的影子上 —— 这丫头心细,却藏不住事,待会儿屏退众人,得嘱咐她把好外间的门。
用过早膳,她借着 “静心抄经祈福” 的由头,让丫鬟们都退下,只留春雨在外间守着:“我抄经时不喜人扰,若有人来,先拦一拦。” 说罢,攥紧了袖中的油纸包,掀帘进了里间的暖阁。
暖阁不大,堆着半旧的锦缎和闲置的木匣,角落里的炭盆早凉透了,只剩些残灰。临着后院的小窗关得紧,她走过去,轻轻推开条缝,冷风 “呼” 地灌进来,带着雪后特有的清冽。这缝隙留得刚好,既能通风,又不怕外面的人瞥见阁内动静。沈静姝从怀中摸出方素帕,铺在窗下的小几上,再小心翼翼地将油纸包放上去 —— 帕子是干净的,若真有什么异样,也能留个痕迹。
她退到上风处,捏起发间的银簪,指尖绷得发僵。银簪尖轻轻挑开油纸封口时,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漏过半点异响。第一层油纸掀开,没什么动静;第二层纸角 “刺啦” 响了声,在静悄悄的暖阁里,竟像炸了个惊雷。她屏住气,继续挑,直到最后一层油纸展开,露出个做工粗糙的木盒,盒面还沾着点佛堂青砖的灰。
没有毒药的腥气,也没有粉末散落。沈静姝松了口气,心却又提了起来 —— 她用银簪撬开盒盖,里面铺着层暗红的绒布,绒布上卧着的东西,让她喉间猛地一堵,呼吸瞬间顿住。
是支点翠青鸾簪。
鸾鸟的翅膀泛着幽蓝的光,是上好的点翠工艺,银质的簪身有些发乌,是年月浸出来的旧色。沈静姝的指尖不受控制地伸过去,碰了碰鸾鸟的尾羽 —— 这纹路,这弧度,和母亲遗物里那支她视若珍宝的青鸾簪,竟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是母亲那支簪子,青鸾口中衔着颗米粒大的珍珠,泛着温润的光;可眼前这支,鸾喙空空荡荡,像被生生剜去了什么,透着股说不出的滞涩。
怎么会是簪子?张嬷嬷和钱婆子密谋的 “东西”,不是能夺人性命的毒药吗?这支与母亲遗物几乎无差的青鸾簪,为什么会落在她们手里?又为什么要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藏在佛堂的观音像下,像护着什么烫手的秘密?
她强压着心口的惊,用银簪轻轻拨了拨簪子,确认簪身没有涂药;又翻了翻绒布,木盒里再无他物。指尖捏着簪子的银柄,凉意顺着指尖往上爬 —— 母亲日记里提过这簪子,纸页都泛了黄,只潦草地写着 “旧物”“念想”,没半句多余的话;萧煜那夜见了母亲的簪子,指尖顿了顿,眼神暗了暗,当时她只当是错觉,如今想来,那异样里藏着的,或许是她没看透的深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