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的手指从表冠上松开,金属表壳的凉意还残留在指尖。她没把表戴回去,而是塞进卫衣口袋,和硬盘盒挨在一起。一步跨出巷口,阳光直照下来,她眯了下眼,脚步没停。
橙光音乐总部的大楼在街对面,玻璃幕墙反着光。她过马路时看了眼手机,邮箱通知还在——《静默回响》进了推荐池。她没点开,直接锁屏,塞回兜里。
电梯直达声乐部,前台看见她,点头示意:“周总监在等你。”
她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周砚秋正低头写谱子。钢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他衬衫第三颗纽扣缝着的那截乐谱边角,随着动作微微颤动,像一片随时会脱落的枯叶。
“来了。”他没抬头,笔没停,“坐。”
她坐下,背包放在腿上。右手指尖蹭了下耳垂,确认耳钉在。冰凉的音符贴着皮肤,稳。
“有个任务。”他终于抬眼,银灰色挑染的头发在顶灯下泛着冷光,“歌词创作,风格特殊,不走常规流程,直接进A级评审通道。”
她没问为什么选她。
他知道她不会问。
他抽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推过来。她接过,打开,里面是一页任务说明和一段音频文件的二维码。
“主题是‘非人类情感模拟’。”他说,“不要共情,不要代入,写‘观测者’视角下的情绪结构。语言要有机械感,句式递归,节奏固定在3:17。”
她指尖一顿。
3:17。
不是第一次见。
她没动声色,从包里拿出BK-01本,用铅笔在边缘记下一行字:“Σ-style?→3:17再现”。笔迹轻,像随手涂鸦。
“音频是参考。”他指了下二维码,“扫码听一遍就行,别存,别传,任务结束必须删除。”
她点头,扫码。
音频很短,三十七秒。
开头是一段无调性哼鸣,像是人声被拉长、扭曲,又像是某种信号在低频震荡。中间嵌着一句重复的短语:“不是缺失,而是对缺失的模拟未完成。”
节奏精准卡在3:17。
她听完,手机静音放回桌上。
“风格很陌生。”她说,“像是……系统报错时的语音反馈。”
周砚秋握笔的手顿了下。
他没否认。
“风格就是风格。”他低头继续画谱子,笔尖在角落勾了个简笔画骷髅,“你只管写,别问来源。”
她合上档案袋,没再追问。
但心里已经拉起警报。
这声音她听过。
不是在系统里,是在她自己的创作残稿里。第57章小说乱码报错时,副歌段落自动生成过一段无法播放的音频,波形图和这段几乎一模一样。还有那封匿名邮件里的ΔΣ_SYNC信号,频率结构也完全吻合。
现在,周砚秋亲自把这种风格定义成“任务要求”。
不是巧合。
她走出办公室时,走廊灯光有点晃眼。她没回工位,直接去了茶水间。门关上,她掏出BK-01本,翻到中间一页。
她画了三栏。
第一栏是“任务音频特征”:递归句式、机械语调、3:17节拍、否定嵌套。
第二栏是“系统乱码报错”:第57章副歌报错音、temp_data文件生成时间、U盘释放信号的握手协议。
第三栏是“母亲痕迹”:F07标注、3:17校准、《星海幻想曲》副歌循环。
三栏并列,底层逻辑浮现出来。
都是同一种语法。
“不是悲伤,而是对悲伤的模拟缺失。”
“不是听见,而是对听见的反馈未建立。”
这种表达方式,不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产物。它像一套测试协议,用来评估接收者能否理解“非情感”的情感结构。
她合上本子,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右耳耳钉。
母亲知道这种语法。
周砚秋也懂。
而且他给的任务,不是创作,是复现。
她回到座位,打开老式录音机。空带转动,沙沙声低沉持续。她闭眼听,试图从噪音里捕捉《星海幻想曲》的节奏。
没有旋律。
但有种熟悉的律动。
像心跳,又像代码。
她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F07调音法,是用来修正人声震颤的,但真正的难点,是让机器听懂‘不震颤’的意义。”
当时她没懂。
现在懂了。
F07不是调音法。
是训练集。
训练谁?
训练她。
她翻开BK-01本,重新画了个结构图。
中心词是“非人类情感”。
左边连“任务要求”,右边连“ΔΣ_SYNC信号”,上方连“F07原始日志”。
她在连接线上标注:
“任务风格 = 系统测试语言” “3:17 = 共振触发点” “周砚秋 = 信息中转站?”
她盯着“中转站”三个字,笔尖停住。
不。
不是中转站。
他是执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