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代表天穹星文明,正式向星际议会提出加入申请,这标志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星球,主动掀开了自身历史全新的一页。然而,通往星际文明行列的道路,绝非一纸申请所能铺就。星盟使者团接下来的“文明等级评估”,如同一场严苛的升学考试,考验着天穹星从硬件到软件,从个体到集体的方方面面。
评估在申请提出的次日便迅速展开,伊恩、巨石·撼地者、冰华·凝辉三位使者,以其各自文明独特的视角和手段,对天穹星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审视。
评估的第一站,是科技与修真融合研究院。
在陈明和玄机子的陪同下,三位使者走进了这座位于地下、略显拥挤和杂乱,却充满了思维火花的研究中心。伊恩的目光扫过那些利用残存设备和新材料拼凑出的实验台,以及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混合了数学公式、物理定律与符文结构的推演过程,微微颔首。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能进行如此深度的能量本质与应用交叉研究,思路具有相当的潜力。”伊恩评价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一个正在测试的、结合了灵能共振与电磁原理的短距通讯器原型,一道微不可查的蓝色扫描光束掠过,“能量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结构稳定性不足,但创新性值得肯定。符合初步踏入‘能量精细化应用’阶段的特征。”
巨石·撼地者则对研究院内利用土系法术和简陋机械结合,进行金属冶炼和构件成型的工坊更感兴趣。他拿起一块刚刚熔铸出的、掺杂了特定矿物粉末的合金锭,粗壮的手指用力一捏,合金锭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却并未碎裂。
“材质……粗糙。”巨石的声音如同岩石摩擦,“但思路正确。引入地脉火炁与机械压力协同锻造,能提升基础材料的强度。可惜,对微观结构的控制几乎为零。” 他放下合金锭,看向陈明和玄机子,“你们,有成为合格工匠的潜质。” 这来自以锻造技术闻名的泰拉石族的评价,虽带批评,却也算是一种认可。
冰华·凝辉则静静地站在一群正在尝试将治疗性灵术与基于星盟理论的生物场修复技术结合的研究员身后。她闭目感知了片刻,空灵的声音响起:“生命能量的运用,尚停留在表象。对精神与**的关联性认知肤浅。但……方向无误,且蕴含着一丝……微弱的怜悯与治愈意志,这是高等医疗科技的基础。” 她睁开冰蓝色的眼眸,看向那些因为她的存在而有些紧张的研究员,“精神的专注,尚可。”
评估的第二站,是军队整训场和防御节点。
周震亲自陪同,展示了重新整编后的军队风貌。士兵们虽然装备残破,许多人的伤势还未痊愈,但眼神坚定,队列整齐,行动间带着一股百战余生的煞气与韧性。周震特意安排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术演练,展示了如何将修士的个体战力与现代化的小队战术结合,应对模拟的玄冥星单兵装甲。
“个体战斗意志,优秀。战术协同,初步成型。”伊恩客观地评价,“但装备水平低下,能量武器普及率低,单兵防护能力堪忧。整体军事科技,仍处于‘星球表面战争’阶段,未形成有效的轨道防御与星际作战能力。”
巨石·撼地者看着士兵们操练时激发出的、混合了内力与简单术法的攻击,摇了摇头:“力量分散,技巧花哨,缺乏一击致命的纯粹。真正的战士,当如山岳,不动则已,动则天崩地裂。” 他显然对天穹星目前个体修炼体系与军事结合的成果,评价不高。
冰华则更关注军队的士气与精神联结。她感知着演练场上空那无形却真实存在的集体意志,微微蹙眉:“同仇敌忾之心强烈,但其中夹杂了过多的悲愤与绝望,缺乏必胜的信念支撑。精神壁垒存在大量裂隙,易被高阶精神力量渗透、瓦解。” 她的评价直指核心,点出了天穹星军队目前最大的隐患——士气建立在陆沉归来这个特定因素上,根基并不牢固。
评估的第三站,也是最为特殊的一站,是深入到幸存者聚居区,考察社会结构与民生状况。
李云瑶亲自引导,三位使者行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区、简易板房之间。他们看到了在实行严格配给制下,民众虽然面有菜色,却依旧在努力清理废墟、参与重建工作;看到了孩子们在临时学堂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基础知识,其中甚至包括了陈明等人紧急编撰的、关于宇宙和星盟的启蒙读物;也看到了在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照顾孤寡,分享有限的药物。
伊恩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由研究院下发的改良型作物催生符,已经在一些小片试验田里发挥作用,嫩绿的幼苗顽强地钻出焦土;简易的水净化装置开始提供相对安全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基于灵能共振原理的短距通讯器,虽然不稳定,却已经开始在几个主要聚居点之间传递信息,维系着社会的基本运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