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清晨的阳光格外明媚,透过军政部大礼堂的玻璃窗,洒在铺着红色地毯的讲台上。周明远穿着新做的藏蓝色西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国徽,手里拿着整理好的讲课资料,站在后台深呼吸 —— 今天是他给各军营后勤主任讲课的日子,大礼堂里已经坐满了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主任,也有年轻的后勤骨干,杨立仁也坐在第一排,朝着他点头微笑。
“周主任,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该你上场了。” 张科长走到后台,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就跟平时在军营里跟兄弟们聊天一样,把你的经验好好分享给大家。”
周明远点点头,握紧手里的资料:“谢谢您张科长,我准备好了。”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落下,周明远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讲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微笑着看向众人,缓缓开口:“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我是金陵军营的后勤主任周明远,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东北前线物资运输任务的后勤经验……”
他首先从 “物资筹备” 讲起,结合提前准备的 PPT,展示了跨区域物资调配的流程图表,还有与上海服装厂合作的细节:“当时我们接到任务时,棉衣缺口有一千五百件,仅靠军营储备远远不够。我们一方面通过系统申请周边军营调配,另一方面联系上海服装厂加急生产,还特意派了同事去工厂监督质量,确保每件棉衣都能让前线士兵穿得暖和、穿得放心。”
台下的后勤主任们纷纷点头,有的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有的举起手机拍下 PPT 上的图表。一位来自北平军营的老主任举手提问:“周主任,请问你们在联系厂家时,是如何确保他们能按时交货的?我们之前也遇到过厂家拖延的情况,很影响任务进度。”
周明远笑着回答:“您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我们当时跟上海服装厂签订了详细的合同,明确了交货时间和违约金,还提前支付了一部分定金,让厂家没有后顾之忧。另外,我们每天都会跟厂家沟通生产进度,有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避免了拖延的情况。”
老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签订详细合同、每日沟通进度” 几个字。
接下来,周明远讲到 “突发应对” 章节,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现场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这是我们在济南遇到路面结冰时的照片,当时气温低至零下八度,冰层虽然不厚,但足以让卡车打滑。我们按照系统提供的应急方案,将卡车排气管旁的钢板加热,再铺设到结冰路面上,很快就清理出了通道……”
他详细讲述了当时赵排长如何分组、士兵们如何协作,甚至提到了有位年轻士兵的手套被烫伤,却依然坚持完成任务的细节。台下的人都听得十分专注,有的甚至悄悄抹了抹眼角 —— 这些一线后勤人员的辛苦,他们感同身受。
“周主任,你们的应急方案太实用了!” 一位来自天津军营的主任举手,“我们军营冬天也经常遇到路面结冰的情况,回去后我一定要把这个方案推广下去,让兄弟们都学学!”
周明远笑着说:“您太客气了!这些经验都是兄弟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帮到大家,我特别开心。”
讲课持续了三个小时,从物资筹备、路线规划,到突发应对、家属保障,周明远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最后,他展示了前线士兵穿着新棉衣站岗的照片,还有运输队成员与家属团聚的温馨画面:“后勤工作看似琐碎,却关系到前线士兵的冷暖、任务的成败。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就一定能把后勤工作做好,为国家、为士兵们保驾护航!”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杨立仁站起身,带头鼓掌,脸上满是骄傲 —— 他知道,周明远的讲课成功了。
讲课结束后,不少后勤主任围上来,有的跟周明远交换联系方式,有的请教具体的工作问题,还有的邀请他去自己的军营做指导。周明远耐心地一一回应,忙得满头大汗,却始终面带笑容。
“明远,你讲得太精彩了!” 杨立仁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我爸爸刚才还给我打电话,问你讲课的情况,我说反响特别热烈,他让我一定要留你吃饭,好好庆祝一下。”
“真的?那太麻烦伯父了!” 周明远接过水,喝了一口,“今天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多亏了伯父给我的资料,还有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 杨立仁笑着说,“走,咱们先去我家,我爸爸肯定早就等着了。”
到了杨宅,杨廷鹤早已在院子里等候。看到周明远来,他快步走上前,握住周明远的手:“明远,你可真给咱们金陵争光!刚才张科长给我打电话,说你的讲课让不少老主任都竖起了大拇指,还说要把你的经验在全**营推广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