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周一的清晨,金陵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周明远穿着白秀珠新织的藏蓝色毛衣,外面套着军装外套,手里提着装有讲课资料的公文包,早早地出了门。今天他要去军政部对接下个月讲课的具体事宜,这是他第一次以 “后勤经验分享者” 的身份面对其他军营的同行,心里既期待又有几分紧张。
抵达军政部时,才早上八点半。接待他的是军政部后勤处的张科长,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军人。看到周明远来,张科长笑着起身:“周主任,久仰大名!你这次带领运输队圆满完成东北前线物资运输任务,可是给咱们金陵后勤系统长脸了!”
周明远连忙双手递上资料:“张科长客气了,都是兄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我整理的讲课大纲和运输任务相关资料,您先看看,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您尽管提。”
张科长接过资料,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时不时点头:“嗯,思路很清晰!物资筹备、路线规划、突发应对、家属保障,这四个部分正好是咱们后勤工作的重点难点。不过有个小建议,你可以在‘突发应对’部分多加点实际案例,比如你们在济南遇到的路面结冰,怎么用系统方案解决的,这样其他军营的主任们听着更有代入感。”
“您说得对!” 周明远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我回去就补充案例,把当时的现场照片、应急方案执行步骤都加进去,争取让大家听得更明白、学得更实用。”
两人聊了近两个小时,从讲课的时间、地点,到参会人员的规模、资料的印刷数量,都一一敲定。临走时,张科长拍了拍周明远的肩膀:“周主任,好好准备,我相信你的分享一定能帮到更多同行。对了,杨立仁也在军政部,他刚才还问起你,要不要去跟他打个招呼?”
“当然要!” 周明远笑着答应,他正好也想跟杨立仁聊聊后勤优化方案的事。
找到杨立仁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整理一份文件。看到周明远来,杨立仁放下笔,起身倒了杯茶:“明远,对接得怎么样?张科长没少给你提要求吧?”
“很顺利,张科长还给了不少好建议,让我多加点实际案例。” 周明远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我今天来,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 —— 我想把这次运输任务的后勤流程标准化,以后不管是运送物资到哪个前线,都能按这套流程来,你觉得可行吗?”
杨立仁眼睛一亮:“当然可行!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呢!我爸爸昨天还提到,现在各个军营的后勤流程都不统一,遇到紧急任务很容易出乱子。你要是能牵头制定一套标准化流程,军政部肯定会大力支持!”
他走到文件柜前,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周明远:“这是我整理的其他军营后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把这些问题融入到标准化流程里,让流程更完善、更实用。”
周明远接过文件,心里满是感激:“太谢谢你了立仁!有这份资料,我制定流程能少走很多弯路。等流程初稿出来,我第一时间拿给你看。”
中午,周明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军营。他想趁着下午的时间,补充讲课需要的案例资料。刚走进后勤处,王参谋就迎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份报表:“周主任,您回来啦!这是咱们军营这个月的物资消耗报表,棉衣、棉被的库存还很充足,就是压缩饼干快不够了,要不要申请补充?”
周明远接过报表看了看:“申请吧,按三个月的用量来,冬天物资运输不方便,提前储备好,免得需要的时候着急。对了,你把运输队在济南应对路面结冰的现场照片找出来,还有当时的应急方案执行记录,都给我打印一份,我要加到讲课资料里。”
“好嘞!我这就去办!” 王参谋连忙应下,转身去忙活。
周明远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整理案例资料,一边回忆当时的场景 —— 赵排长如何组织士兵加热钢板,如何铺设通道,士兵们冻得通红的手却依然动作迅速…… 这些细节他都想一一写进资料里,让同行们感受到一线后勤人员的不易与智慧。
下午五点,周明远带着补充好的资料回家。刚走到巷口,就看到白秀珠站在门口等他,手里还拿着一个纸袋:“明远,你回来啦!杨立华小姐刚才来电话,说她明天上午有空,想约咱们去布料店,你明天能抽出时间吗?”
“当然能!” 周明远接过纸袋,里面是白秀珠准备的水果,“讲课的资料差不多准备好了,明天陪你去布料店,正好也放松一下。”
第二天上午九点,周明远和白秀珠准时来到杨立华说的 “锦绣布店”。这是一家开在金陵老街上的布店,店面不大,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从丝绸、棉布到毛料,颜色花纹一应俱全。杨立华早已在店里等候,看到他们来,笑着招手:“明远,秀珠,你们可来了!我跟老板说好了,给咱们留了几款适合做西装的毛料,快过来看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