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在C区通风口旁边,手电筒的光照在金属壁上。那地方确实有点不对劲,震动很轻,但持续不断,像是某种低频共振。
“你听。”他把耳朵贴上去。
陈渊也靠过去。声音不大,但节奏稳定,每隔几秒就响一次,像有人在远处敲铁管。
“不是设备运转的声音。”他说,“这频率对不上。”
B点头,“我查了监控记录,三小时前开始出现,之前没有。”
陈渊伸手摸了摸接口边缘。接缝处有些细小裂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种老船用的是复合合金板,时间久了容易疲劳,再加上上次战斗时的能量冲击,结构早就松了。
“得拆开看看。”陈渊说,“里面可能有异物,或者支撑架变形了。”
B皱眉,“可这是主通风道之一,要是临时关闭,上层舱室温度会升高。”
“那就先调备用通道。”陈渊掏出终端,“通知环控组,让他们切换气流方向。”
两人正说着,小李从走廊拐角跑过来,手里抱着个工具箱,额头上全是汗。
“你们在这儿啊!”他喘着气,“我刚听说通风口有问题,赶紧过来了。”
陈渊看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的?”
“群里发了消息啊。”小李把箱子放下,“现在船上谁不知道你俩在查隐患?大家都盯着呢。”
B笑了一声,“你还真成网红了。”
陈渊没接话,低头打开工具箱翻零件。里面有扳手、密封胶、检测探头,还有一卷隔热膜。
“这东西哪来的?”他拿起那卷膜。
“我从废弃货舱捡的。”小李挠头,“看着还能用,就顺手带上了。”
陈渊点点头,把探头插进通风口缝隙。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数据:内部气流紊乱,压力波动异常,还有轻微热源信号。
“里面真有东西。”B凑过来看。
“不是机械故障。”陈渊收回探头,“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人为放置的装置。”
小李脸色变了,“该不会是海盗留下的窃听器吧?”
“不清楚。”陈渊合上终端,“先把口子拆开再说。”
三人动手拆面板。螺丝锈得很厉害,拧起来费劲。小李拿喷剂喷了几遍才松动。等最后一块盖板取下来,一股暖风扑面而来。
探头再次伸进去,画面传到终端上。
是一团缠在一起的线缆,连着一块巴掌大的黑色盒子,表面有几个指示灯,正在缓慢闪烁。
“果然是设备。”陈渊眯眼,“但这型号没见过。”
B伸手想碰,被陈渊拦住。
“别动。”他说,“万一是触发式的,乱碰会出事。”
小李往后退了半步,“那怎么办?拆还是不拆?”
“先拍照,传给林悦。”陈渊操作终端,“她那边有数据库,说不定能识别出来。”
照片发出去不到五分钟,回复就来了。
【这不是我们这边的制式装备,但从线路布局看,像是民用改装件,来源可能是黑市。建议不要直接断电,可能会激活自毁程序。】
陈渊看完,转头问B:“有没有隔离袋?”
“应急包里有一个。”
“拿来。”
他们用防磁袋把整个装置包住,再切断电源连接。盒子上的灯灭了,但没人放松。
“先送去分析室。”陈渊说,“让技术组看看能不能还原数据。”
回到走廊,小李还在发愣。
“你说……会不会还有别的?”他低声问。
陈渊停下脚步,“肯定不止一个。”
这话一出,空气都沉了几分。
B叹了口气,“难怪最近几个舱室的监控总出问题,我还以为是系统老化。”
“不是老化。”陈渊摇头,“是被人动了手脚。”
三人一路沉默地把装置送到分析室。路上遇到几个船员,看到他们抱着个黑盒子,眼神都不太自然。
进了房间,技术人员接过东西,马上开始拆解。
“大概多久能出结果?”陈渊问。
“快的话两小时。”那人戴上护目镜,“这玩意焊死了,得一点点来。”
“麻烦你了。”陈渊拍了下对方肩膀。
出门后,天已经黑了。飞船的日光模拟系统照常运行,但灯光比平时暗了一点,像是省电模式启动了。
“接下来干嘛?”B问。
“去仓库。”陈渊说,“既然有人偷偷装设备,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情况很了解。我得确认一下物资清单有没有被篡改。”
小李跟在后面,“要不要叫几个人一起?”
“不用。”陈渊走得很稳,“这事不能声张。万一内部有眼线,闹大了反而被动。”
仓库在D区底层,门禁需要双人验证。陈渊用自己的权限加上小李的工号才打开。
里面堆满了零件箱、工具架和备用管道。角落里还有几台报废的维修机器人。
他们直奔主控终端。陈渊调出最近三个月的出入记录,一条条核对。
“这里不对。”他突然停住,“上个月登记入库的十套动力耦合器,实际库存只有六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