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船刚脱离轨道,陈渊就直奔维修舱。通道里人不多,只有两个穿工装的搬运员推着零件箱往另一边走。他没打招呼,径直刷卡进了机甲停放区。
小李已经在里面了,蹲在驾驶舱旁边摆弄数据线。看到陈渊进来,他抬头咧嘴一笑:“你可算来了,我等半小时了。”
“路上有点事。”陈渊脱掉外套挂在支架上,“机甲状态怎么样?”
“外壳没事,动力组也正常,就是上次打完那波拦截舰,同步率掉了三个点。”小李拔下接口递过去,“你自己看日志。”
陈渊接过线头插进战术终端,屏幕立刻跳出一长串参数。他快速往下翻,停在战斗记录那一栏。最后一段是三天前的遭遇战,持续时间十一分钟,主武器发射一百三十七次,能量盾触发七次过载保护。
“打得挺猛啊。”小李凑过来,“你那时候是不是没开辅助锁定?”
“开了,但反应太慢。”陈渊指着其中一行数据,“你看这里,目标变向的时候,系统延迟了零点六秒才重新捕捉。这要是在近身战里,早就被削了。”
“所以得改。”小李一拍膝盖站起来,“我一直想说这事,咱们这台机甲是老型号,出厂时候用的还是三代芯片,处理复杂动作跟不上节奏。”
“你想换什么?”
“四代不行,库存不够。但我搞到一块军用级嵌入板,能直接焊进主控模块。”小李从工具包里掏出一个银色小盒,“本来是给运输舰导航用的,计算力比现在这块强两倍。”
陈渊拿过来翻了翻,背面有几道划痕,接口位置也有磨损。“这东西哪来的?”
“别问这么细。”小李嘿嘿笑,“反正不是偷的,是从报废清单里捞出来的。Z那边批的条子,说是联合阵线的技术支援。”
“她倒是出手大方。”陈渊把板子放桌上,“什么时候能装?”
“现在就能干。”小李已经拆开机甲后颈盖板,“你要是信得过我,让我来。”
陈渊看了他一眼。“你动过几次这种大修?”
“三次!”小李挺起胸,“上次老王城邦那台蒸汽机甲,不就是我修好的?虽然炸了一次,但那是散热管问题,跟我焊接没关系。”
“行吧。”陈渊拉开工具柜,“需要什么说一声。”
两人忙活起来。小李负责接线和烧录程序,陈渊搭手固定结构件。机甲趴在地上,背部敞开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线路。
“你发现没,最近这些海盗越来越会打了。”小李一边焊锡一边说,“以前都是冲上来莽,现在知道绕后、卡视野,还有配合无人机骚扰。”
“有人教他们。”陈渊拧紧最后一个卡扣,“不然凭他们自己,连基础编队都排不明白。”
“那咱们更得快点升级。”小李擦掉焊渣,“我给你加了个新功能,叫‘预判响应’。简单说就是系统会记你常用的应对模式,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自动提前半秒调整姿态。”
“听着像作弊。”
“本来就是占便宜的东西。”小李打开测试界面,“来,上驾驶舱试试。”
陈渊坐进去,启动自检程序。屏幕亮起,进度条一路跑到底,最后跳出绿色提示:【系统整合完成,建议进行动态校准】。
“走,去训练舱。”小李拔掉外接线,“趁没人用,赶紧测一轮。”
训练舱在货船底层,是个封闭式模拟空间。墙壁四周布满感应器,地面做了防滑处理。中央区域投影出一片城市废墟,适合近距离对抗测试。
陈渊进入待命状态,系统开始加载对手模型。第一个出来的是标准海盗机甲,手持脉冲刀,行动模式固定。
他轻推操纵杆,机体向前滑步,右臂抬起格挡。对方劈砍落空的瞬间,他顺势回旋踢中腰侧,一脚把敌机踹翻。
“漂亮!”小李在控制台喊,“这次反应快多了!”
第二轮换了双机协同,两台敌机从不同方向逼近。陈渊先退半步,利用掩体遮挡视角,等其中一台冒头时突然跃出,一拳击穿胸口动力源。
第三轮难度拉满,三台敌机带空中支援。他刚解决地面目标,头顶就有飞行器俯冲下来。他没有急着闪避,而是原地转身,抬手打出一道干扰波。
空中单位晃了一下,轨迹偏移。
“这招是你自己加的?”小李瞪眼。
“临时想到的。”陈渊喘口气,“反正板子是你给的,功能随便开发。”
“牛。”小李竖起大拇指,“回头我也这么改我的练习机。”
第四轮测试结束,陈渊退出驾驶舱,额头全是汗。他摘下头盔,随手扔到边上。
“怎么样?”小李跑过来问。
“比之前顺手。”他活动了下手腕,“尤其是那个预判功能,关键时刻能抢节奏。”
“我就说有用。”小李得意地翻记录表,“你看这个数据,你刚才平均出手机会比旧系统快零点三秒。别看少,战场上够杀一个人了。”
“还不够。”陈渊盯着投影里的残局回放,“如果对面来的是改装机,或者有黑客干扰信号,这套系统还是会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