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的忙碌刚刚告一段落,空气中还弥漫着新麦的清香。
诛皎正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和老社长以及会计一起核算着这一季的收支,规划着预留的公积金和下一步的副业发展。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社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告:“社长,皎子哥,外面来了几个人,开着吉普车,说是省城红星农具厂的,指名要见皎子哥!”
省城农具厂?
老社长和会计都愣了一下,疑惑地看向诛皎。
诛皎心中微微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
他沉稳地站起身:“请他们到会客室坐,我马上过去。”
合作社那间简陋的会客室里,坐着三位客人。
为首的是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自称姓王,是红星农具厂的技术科科长。
他身边跟着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和一位像是秘书的同志。
双方简单寒暄落座后,王科长开门见山,态度诚恳:
“诛皎同志,冒昧来访,打扰了。我们是通过省工业厅转来的资料,看到了您关于几种农具的改良设计和申请材料。我们厂的几位老师傅和技术员看了之后,都非常赞赏!”
他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着专业的光芒:“尤其是那个犁铧的曲面改良和风车的传动结构设计,思路非常巧妙,完全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制作工艺要求并未超出我们现有水平,非常适合批量生产和推广。”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我们红星农具厂,是省里重点扶持的农具生产单位,一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更适合咱们农民同志使用的新式农具。我们这次来,是希望能够获得您这几项改良设计的授权,由我们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省范围的推广。”
授权?
生产推广?
老社长和旁听的会计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诛皎。
这可是省里的大厂子啊!
诛皎心中了然,面上却依旧平静,他沉吟片刻,问道:“王科长,感谢贵厂的看重。不知道您所说的授权,具体是指?”
王科长显然有备而来,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初步的方案,解释道:“按照国家对技术革新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暂行条例精神,对于您这样确有实用价值的改良设计,我们厂愿意支付一笔一次性的技术转让费,买断这项设计的独家生产权。之后,由我们厂组织生产,并负责向全省乃至更广范围的农村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受益。”
他报出了一个数字。
当那个数字从王科长口中清晰地说出来时,旁边的老社长和会计几乎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睛瞬间瞪圆了。
五百元!
整整五百元!
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二三十元的年代,五百元无疑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足够在乡下起几间不错的砖瓦房,或者买上好几头大牲口!
老社长的手都有些发抖,看向诛皎,嘴唇翕动,不知该说什么好。
会计更是紧张地攥紧了衣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诛皎身上。
诛皎的心脏也微微加速跳动了一下。
这笔钱,对他个人而言,意义非凡。
这是他依靠自身知识和智慧,而非桃园空间,获得的第一笔合法且数额较大的收入。
是阳光下的财富。
但他迅速冷静下来。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关系到技术的推广和合作社的声誉。
他看向王科长,语气不卑不亢:“王科长,感谢贵厂的诚意。这笔技术转让费,我个人接受。但我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请讲。”王科长做出倾听的姿态。
“第一,”诛皎正色道,“我希望在由贵厂生产的这些改良农具上,能够标注‘诛家合作社技术支援’或类似的字样。这不是为了我个人出名,而是为了让使用这些农具的乡亲们知道,这项技术源自我们合作社,源自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王科长略微思考,便爽快答应:“这个没问题!标注技术来源,本身也是对发明者的尊重,我们可以做到。”
“第二,”诛皎继续说道,“我希望贵厂在定价时,能充分考虑咱们农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尽量做到物美价廉,让更多需要的合作社和农户用得起。”
王科长闻言,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他郑重地点头:“诛皎同志,请放心!我们厂生产的农具,首要目的就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定价一定会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绝不会让好技术因为价格高高在上,而无法惠及普通农户!”
“好!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诛皎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双方就技术细节、图纸交接、款项支付等具体事宜进行了商谈,并签署了一份简单的、符合当前政策环境的技木转让协议。
王科长当场支付了那五百元技术转让费。
厚厚一沓崭新的“第二套人民币”十元券,被郑重地交到了诛皎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