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级邀约:机遇背后的千斤重担
边塞古镇项目庆功宴的余热还未散尽,苏晚的办公桌上就多了一份烫金邀请函——来自国家文旅部的“长城沿线古镇集群IP开发项目”邀约。邀请函上的字迹庄重,明确提出要以“长城文化”为核心,整合沿线12个古镇资源,打造国家级文旅IP,而苏晚工作室,是受邀的三家设计团队之一。
“国家级项目!”林姐拿着邀请函,手都在抖,“晚姐,咱们这是要从地方走向全国了!12个古镇集群开发,这规模,这影响力,以后咱们工作室就是行业标杆了!”
小周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长城文化啊!我从小就喜欢长城的故事,要是能把戍边历史、茶马古道这些元素融入AR设计,肯定特别有意义!”
张昊也兴奋地补充:“我查了这12个古镇的资料,其中8个是深度贫困地区,要是项目成功,能带动多少村民脱贫啊!这不仅是业务,还是积德行善的事!”
只有李薇站在角落,手里捏着画笔,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苏晚注意到她的异常,走过去轻声问:“小李,怎么了?不开心吗?”
李薇抬头,眼里满是犹豫:“晚姐,项目规模太大了,12个古镇,每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咱们团队只有10个人,能扛得下来吗?而且国家项目的要求肯定特别高,要是出了差错,咱们工作室的口碑就毁了。”
苏晚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其实也有同样的顾虑。国家级项目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还有更重的责任——不仅要做好设计,还要兼顾文物保护、民生改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大家的顾虑我都懂,”苏晚走到会议桌前,把邀请函摊开,“这个项目确实有难度,但也是咱们工作室实现突破的机会。这样,咱们先做个初步调研,下周分头去12个古镇中的3个核心古镇考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物保护要求,再决定要不要接。”
散会后,顾沉舟来接苏晚回家。车里,苏晚把心里的顾虑说了出来:“我怕自己能力不够,辜负了国家文旅部的信任,也怕连累团队。”
顾沉舟握着方向盘,侧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满是笃定:“苏晚,你还记得三年前你开工作室时说的话吗?你说‘要做有温度的设计,让文化活起来’。这三年,你做到了——杏花古镇保护了明清建筑,边塞古镇带动了村民脱贫,你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连房租都要愁的小姑娘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不是一个人。你的团队越来越成熟,我也会一直在你身边,帮你协调资源、对接专家。就算遇到困难,咱们一起扛,怕什么?”
苏晚看着他温柔的侧脸,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她想起三年来的点点滴滴——资金困境时的并肩,庆功宴上的定情,项目危机时的坚守,原来她早已不是孤身一人。“好,那咱们就去调研,尽全力争取这个项目!”
一周后,苏晚团队分成三组,奔赴3个核心古镇。苏晚和顾沉舟一组,去了最偏远的“卧虎关古镇”——这里是长城重要关隘,保留着完整的明代戍边军营遗址,也是12个古镇中文物保护级别最高的。
刚到古镇,文旅部派来的文物专家赵教授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卧虎关的军营遗址是国家一级文物,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靠近墙体,AR投影不能用支架固定,甚至不能在地面打孔。你们要是做不到‘零接触’,这个古镇的设计就不用谈了。”
苏晚心里一沉——“零接触”意味着之前所有的AR设备安装经验都失效了,必须研发新的技术。她看着眼前斑驳的军营墙体,上面还留着当年戍边将士刻的“守土有责”,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赵教授,我们会想办法,一定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做好设计。”
调研结束后,团队在工作室汇合。各组反馈的问题惊人地一致:要么是文物保护级别太高,要么是当地村民对文旅项目有抵触,要么是基础设施太差,设备运输困难。
“这么多问题,咱们真的能解决吗?”李薇看着调研报告,语气里满是担忧,“尤其是‘零接触’技术,我查了国内外的案例,很少有成熟的方案,研发周期至少要三个月,可国家文旅部只给了我们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之前的兴奋被现实的难题冲淡。苏晚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解决方案”四个大字:“问题再多,也能一个一个解决。‘零接触’技术,咱们找高校合作研发;村民抵触,咱们跟当地村委会一起开宣讲会,讲清楚项目能带来的好处;设备运输,咱们联系山地运输队,用特制的防滑担架搬运。”
她抬头看向团队,眼神坚定:“这个项目,不仅是咱们工作室的机遇,更是让长城文化走向全国的机会。就算再难,咱们也要拼一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