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地风波:老巷里的质疑声
方案通过的第三天清晨,苏晚是被林姐的电话惊醒的。手机屏幕刚亮起,就传来林姐急促的声音:“晚姐!出事了!古镇那边的居民闹起来了,说咱们装AR设备会把戏台的老木头弄坏,王师傅拦都拦不住!”
苏晚猛地坐起身,头发还乱糟糟地贴在脸颊,指尖冰凉——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古镇的戏台是明清遗留的老建筑,居民们对它感情极深,上次考察时就有老人念叨“别瞎折腾”,当时她以为王师傅的修复团队能打消顾虑,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
“我马上过去!”苏晚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就往门口冲,刚换好鞋,门铃就响了。打开门,顾沉舟站在门外,手里拎着早餐和相机包,眼底带着刚赶过来的匆忙:“我刚收到王师傅的消息,知道居民有意见,怕你着急,就先过来了。”
他的衬衫领口还沾着点晨露,显然是没顾上整理就赶来了。苏晚看着他,原本慌乱的心突然定了些,指尖攥了攥外套下摆:“我还没跟你说……”
“不用多说,”顾沉舟帮她把歪掉的衣领理好,把热豆浆塞进她手里,“先吃点东西,路上咱们再想办法。王师傅说居民主要担心支架伤木头,还有设备通电不安全,咱们去了好好跟他们解释。”
车里的暖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苏晚心里的焦虑。她翻着手机里王师傅发来的视频:十几个老人围在戏台前,指着已经运到的AR设备支架,语气激动,王师傅拿着图纸在旁边比划,却没人听得进去。
“会不会……咱们的方案真的欠考虑?”苏晚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哑,“我只想着怎么把AR效果做好,没考虑到居民对老戏台的感情,要是因为这个项目让他们反感,反而得不偿失。”
顾沉舟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侧头看她。晨光透过车窗落在她脸上,能看到她眼底的红血丝,显然是没睡好。他伸手,轻轻覆在她放在膝盖上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别自责,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居民的担心是正常的,咱们去了把技术细节讲清楚,让他们看到咱们是真的在保护戏台,不是在破坏。”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经让陈默联系了文物局的朋友,让他们派个专家过来,跟居民解释支架的材质和安装方式,专家的话比咱们说十句都管用。”
苏晚抬头看他,心里像被温水浸过。她没想到,自己刚慌神,顾沉舟就已经安排好了后续。“你怎么总是……把什么都想到了?”
“因为我不想看到你慌神的样子,”顾沉舟笑了笑,眼神里满是温柔,“你负责把设计做好,这些杂事,我来帮你扛。”
抵达古镇时,已经是上午十点。戏台前的人比视频里更多了,除了老人,还有些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嘴里念叨着“别破坏老建筑”。王师傅看到他们,赶紧挤过来:“苏总监,顾总,你们可来了!李大爷说要是今天不把支架撤走,他们就去镇上投诉。”
苏晚刚要往前走,就被一个穿灰布衫的老人拦住了——是视频里最激动的李大爷,手里拄着拐杖,指着她身后的支架:“你就是那个设计师?我告诉你,这戏台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让你们用那些铁架子瞎折腾!要是木头裂了,你们赔得起吗?”
周围的居民也跟着附和:“就是!通电的东西装在老戏台上,万一着火怎么办?”“我们不要什么AR,就想保住老戏台!”
声音越来越杂,苏晚的手心冒出冷汗,刚要开口解释,顾沉舟轻轻拉了拉她的胳膊,上前一步,对着居民们鞠了一躬:“各位大爷大妈,大家好,我是顾沉舟,苏总监的合作伙伴。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我们之前没跟大家把技术细节讲清楚,让大家担心了。”
他的声音沉稳,自带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原本嘈杂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顾沉舟继续说:“大家担心支架伤木头、设备不安全,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这次用的支架是特殊的航空铝材质,重量轻,而且我们会在支架和木头接触的地方垫上软木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安装和拆除都不会损伤戏台。”
他从包里拿出支架样品和软木垫,递给李大爷:“您可以摸摸看,这个软木垫是用天然橡胶做的,能缓冲压力,而且我们请了文物修复团队的王师傅全程监督,每一步安装都会记录,要是有任何问题,我们立刻停工,承担所有修复费用。”
李大爷接过样品,捏了捏软木垫,脸色缓和了些,却还是没松口:“光说没用,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糊弄我们?”
“大爷,您放心,”苏晚赶紧上前,拿出手机里的文物局专家联系方式,“我们已经联系了文物局的张教授,他今天下午就过来,帮大家检查支架和安装方案,张教授是研究古建筑保护的专家,他说没问题,大家总该信了吧?”
这时,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手机说:“爷爷,我知道AR!就是能让画动起来的技术,上次我在博物馆见过,特别有意思!要是戏台装了这个,肯定有很多人来咱们古镇,到时候西街的糖画摊、木雕店生意都会变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