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阳光,带着古镇未散的潮气,轻轻漫进苏晚工作室的落地窗。苏晚刚把行李箱放在角落,就被林姐和小周围了上来——两人的目光都黏在她手里的牛皮本上,那是顾沉舟为她准备的古镇手账,里面夹着青石板路的照片、糖画师傅的联系方式,还有她随手画的戏台草图。
“晚姐!快让我们看看古镇的‘宝藏素材’!”林姐伸手要去翻本子,指尖刚碰到封面,就被苏晚轻轻拍开,“别着急,先开个短会,咱们把接下来的分工理清楚。”
会议桌很快摆满了东西:苏晚打印出来的古镇照片铺了半张桌,小周的笔记本电脑亮着AR demo的界面,林姐手里攥着盛景文旅的对接清单。苏晚把牛皮本摊在中间,指着一张古民居的照片说:“你们看这个窗纹,是明清时期的‘冰裂纹’,我想把它加进游客手册的边框设计里,既显传统又不沉闷。还有西街的糖画摊,李总昨天提了要加互动区,咱们可以设计成‘扫码领糖画图案’,游客扫插画就能拿到对应样式的糖画。”
小周立刻在键盘上敲下关键词:“冰裂纹!糖画互动!晚姐,我这就调整AR识别范围,把古民居的场景加进去——不过上次测试时,‘酉时戏台’的光影有点暗,可能需要补拍素材。”他说着皱起眉,手指无意识地抓了抓头发,“我周末试了好几种参数,都没调出古镇傍晚的暖光感,要是下周给李总看的时候还这样,就麻烦了。”
苏晚看着他焦虑的样子,想起在古镇戏台旁,修复团队王师傅说的“傍晚五点的光最柔”,心里有了主意:“别慌,咱们这周四再去一趟古镇,专门拍傍晚的戏台。正好我还漏了古民居后院的‘月亮门’,上次光顾着看窗纹,没拍细节。”
“周四?可是我周三要跟张工对接设备安装进度,走不开啊。”小周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里满是自责,“都怪我上次拍素材时没注意光影,现在还要麻烦晚姐再跑一趟。”
“跟你没关系,是我当时也没考虑到光影对AR效果的影响。”苏晚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想说“我自己去就行”,手机就震了一下——是顾沉舟发来的消息:“刚听陈默说小周在愁戏台的光影素材?周四我陪你去古镇,正好下午有空。”
苏晚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心里像被温水浸过。她抬头看向小周,笑着说:“不用愁,周四我去补拍,你安心对接张工。顾总正好有空,会帮我搭把手。”
林姐在旁边凑过来,撞了撞苏晚的胳膊,眼神里满是调侃:“哟~顾总可真‘有空’,上次生日是‘刚好’有烟火,这次补拍是‘刚好’有空,晚姐,你俩这默契,我都要羡慕了!”
苏晚的耳尖瞬间红了,赶紧合上牛皮本:“别八卦了,林姐你负责联系民宿,订两间周四的房间,再跟李总说一声我们补拍的事,避免他那边着急。”
林姐笑着应下,转身去打电话。苏晚拿起手机,给顾沉舟回复:“不用麻烦你特意跑一趟,我自己去就行,拍素材很快的。”
没过几秒,顾沉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清晨的慵懒,却格外笃定:“不麻烦,我正好想再看看古镇的月亮门——上次你说漏拍了,我记着呢。而且你一个人扛相机太累,我帮你拎东西,还能帮你选角度。”
苏晚握着手机,看着窗外飘进来的梧桐叶,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她知道,顾沉舟不是“刚好”有空,是怕她一个人辛苦,特意把周四的工作提前安排了。“那……好吧,谢谢你。”
“跟我还客气?”顾沉舟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周四早上我去接你,记得带件薄外套,古镇傍晚有点凉。”
挂了电话,苏晚低头看着手机屏保——那是在古镇老桥上,顾沉舟帮她拍的照片,她手里举着小木船,身后是炸开的烟花。指尖轻轻碰了碰屏幕,她想起生日那天晚上,他抱着她看烟花时说的“以后每个生日都陪你过”,嘴角忍不住扬了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工作室里忙得像上了弦的钟。小周抱着电脑跟张工视频,一会儿讨论AR设备的固定支架,一会儿调整识别参数,连吃饭都捧着外卖在会议桌前解决;林姐跑遍了市区的印刷厂,对比游客手册的纸张材质,回来时手里攥着十几张样品,每张都标了“厚度”“颜色”“成本”;苏晚则对着古镇的照片,一点点细化设计稿,把冰裂纹、月亮门、糖画图案都融入插画里,常常一画就到深夜。
周三晚上,苏晚加完班走出工作室时,发现顾沉舟的车停在楼下。他靠在车门上,手里拿着一个保温袋,看到她出来,立刻迎上去:“刚忙完?我给你带了夜宵,是你喜欢的南瓜粥,还热着。”
苏晚接过保温袋,指尖触到温热的袋子,心里暖暖的:“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周四早上接我吗?”
“路过,顺便给你送点吃的。”顾沉舟帮她把肩上的包往上提了提,眼神落在她眼下的青黑上,语气里带着心疼,“别总熬这么晚,设计稿可以明天再改,身体要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