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光,如白驹过隙。
小学校园的梧桐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终于迎来了六年级的毕业典礼。
礼堂里坐满了即将告别童年的学生和满怀感慨的家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离愁和对未来的憧憬。
流程一项项进行,校长讲话、优秀学生表彰、班级节目……气氛温馨却略显程式化。
直到主持人报出下一个节目:
“接下来,请欣赏由我校毕业生,烈火乐队——白言、常柏溪、夏知允同学,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林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原创歌曲——《启程》!”
台下瞬间响起了一阵远比之前热烈的掌声和骚动!不少学生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
“烈火乐队!是白言他们!”“两年没公开表演了吧?终于又出来了!”“《启程》?没听过啊!是首新歌?”
两年时间,足以让很多事沉淀。曾经的网络热议早已被新的热点取代,“烈火乐队”似乎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在本校,他们始终是一个传奇。
如今传奇再度登台,怎能不让人期待?
帷幕缓缓拉开。
舞台上的布置很简单。
常柏溪坐在一套看得出经常使用、保养得却很好的鼓后面,眼神锐利而自信,手中的鼓棒灵活地转动着。
夏知允站在键盘后,身姿挺拔,她不再是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女孩,微微扬起的下巴和专注的神情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林雪老师抱着贝斯,站在稍靠后的位置,脸上带着欣慰和鼓励的笑容,看向舞台中央的主唱。
白言,站在立麦前。
他长高了许多,褪去了不少稚气,眉眼间依旧带着那份超越年龄的从容,但更多了一份沉淀后的笃定。
他怀中抱着的,还是那把经过改装的电吉他。
没有多余的废话,白言与伙伴们交换了一个眼神。
常柏溪深吸一口气,鼓棒轻敲四下,清晰而稳定,如同心跳,拉开了序幕。
夏知允的指尖落下,一段流畅而略带感伤的钢琴旋律流淌而出,像是对六年时光的回望与梳理。
紧接着,林雪老师的贝斯加入,奠定了深沉而温暖的基调。
白言的吉他声切入,清亮的音色编织着希望的纹路。
前奏过后,白言靠近麦克风,清澈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响起,唱出的不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对过去告别、对未来展望的心声:
“斑驳的墙,刻着谁的梦想…”“梧桐叶落,见证我们成长…”
“告别熟悉的课堂,收起年少的彷徨…”
“这条路或许很长,但脚步已不再慌张…”
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实的校园意象和真挚的情感。
旋律或许不如《当你老了》那般深邃,也不如《Walking in the Wire》那般炸裂,但它层次丰富,编排精巧,起承转合间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完美契合了毕业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能听出,这首歌的成熟度!
无论是演奏的技巧、配合的默契,还是作品本身完成的完整性,都远远超出了两年前的水平,甚至超越了许多人对“小学生乐队”的想象极限!
常柏溪的鼓点精准而富有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猛敲,完美地掌控着节奏的情绪起伏。夏知允的键盘编织着华丽的背景音墙和动人的节奏旋律,存在感极强。
林雪老师的贝斯稳如磐石,连接着所有声部。
白言的演唱更是收放自如,情感充沛,将歌词中的不舍、怀念、勇气与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们完全沉浸在了音乐中,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这两年来在琴房里无数次的练习、争论、修改和磨合的印记。
这不是表演,这是倾诉,是告别,也是宣言。
台下的同学们安静地听着,许多人的眼眶微微湿润。
歌词里的场景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歌曲中的情感是他们此刻的共鸣。
家长们也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神情,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群孩子的才华和努力。
副歌部分,旋律陡然拔高,变得激昂而充满力量:
“启程吧!迎着风的方向!”
“就算跌倒,也不辜负这身骄傲!”
“未来的模样,由我们自己塑造!”
“这首我们的歌,是出发的号角!”
白言的高音清亮而具有穿透力,常柏溪的鼓点密集如雨,夏知允的键盘奏出绚丽的华彩,林雪老师的贝斯推动着情绪达到顶峰!
整个礼堂仿佛被点燃了!
掌声雷动,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挥舞着手臂。
一曲终了,音乐戛然而止。
四人站在舞台上,微微喘息,脸上带着酣畅淋漓的笑容和运动后的红晕。
寂静持续了短短一秒。
随即,雷鸣般的、持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乎要掀翻礼堂的屋顶!无数人站起来,为他们喝彩!
这掌声,不是为了“天才神童”的猎奇,不是为了争议热点的围观,而是纯粹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为一首真正优秀的原创作品,为一支用努力和热爱证明了自己的乐队!
白言看着台下激动的同学们,看着身边同样兴奋的伙伴,心中一片平静与满足。
这两年,他们屏蔽杂音,潜心修炼,等的就是这一刻——
以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堂堂正正地接受所有人的检阅,并为自己的小学时代,画上一个最闪耀的休止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