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与沉浸的阅读中悄然流逝。
《乡野拾遗·初章》的最终调试和上线准备进展得出奇顺利。这主要归功于墨余提供的“游戏本体”近乎完美,几乎不存在技术层面的BUG。
新入职的三位同事——像素美术阿哲、后端程序阿磊、叙事与UI设计小琳——都是墨余以卜算缘法寻来的合适人选,专业能力扎实,且对游戏充满热情。他们需要做的,主要是根据现代电脑平台的特性,进行一些界面优化、操作适配和本地化封装等工作。
洛茗月也参与其中,负责测试反馈和宣传素材的最后确认。
在这一周里,洛茗月与新同事的相处也逐渐找到了令她舒适的节奏。她依旧不是那种会主动发起话题、活跃气氛的人,但在讨论具体工作时,她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午餐时间,她大多安静聆听,偶尔在涉及游戏设计或她感兴趣的话题时,才会简单插话。阿哲同样偏内向,两人有时甚至能共享一段安静的、各自思考的工作时光而毫不尴尬;阿磊逻辑性强,交流直接高效;小琳则细心体贴,会照顾到洛茗月不太参与闲聊的习惯,不会刻意拉她进入无关的话题。这种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尊重的职场环境,让洛茗月最初的那点紧张感很快消散了。
正如墨余所推测,只要洛茗月处在自己熟悉且认可的领域内,与少数特定的人进行有明确目的的交流,并非难以忍受的事情。她的“社恐”,更像是一种对无意义、泛社交的本能回避,而非真正的沟通障碍。
更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她的工作间隙。同事们偶尔会注意到,这位话不多但做事极其专注认真的洛同学,有时会突然停下手中的工作,眼神放空,望着某个方向微微出神,手指无意识地在空气中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什么复杂的图案。他们只当是她在思考游戏设计难题,却不知那是洛茗月在悄然运转【学者(微)】特效和【灵枢心域】解析自身吞噬的所有特效。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特效“是什么”、“效果如何”,而是试图去理解其背后的能量运转原理、法则碎片的结构、以及与自身灵力的契合点。她在识海中,以【灵枢心域】为框架,以【万械演武】的解析能力为工具,将这些特效蕴含的法则知识一点点拆解、分析,尝试着将它们不再是作为外挂的“模块”,而是作为可以被理解、甚至被改良的“知识”,逐步融入自身对《万相灵枢》和【灵息】功法的理解体系中。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远不如直接装载使用来得立竿见影,但她乐在其中,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自身力量的认知正在一点点加深。
而每天下班回到别墅后,她的“夜课”才刚刚开始。墨余为她准备的那间书房,已然成了她的乐园。书房四壁皆是由灵木打造的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典籍。这些书籍的封面和书名,往往带着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随意甚至“坑爹”感:
《锻体九九法》——翻开一看,并非简单的九十九个动作,而是系统阐述如何从细胞层面引导能量淬炼肉身,涉及筋膜、骨骼、内脏、乃至骨髓和基因层面的强化原理,内容深奥至极。
《炼气三千层,仙人见我需低眉》——名字嚣张,内容却扎实无比,详细拆解了能量从基础凝聚、提纯、压缩、性质变化到与规则共鸣的三千个理论层级和对应难关,堪称能量修行的百科全书。
《如何构造个人现实》——并非哲学讨论,而是涉及意志干涉现实、心象风景具现化、乃至初步领域构建的高端技巧,需要极高的灵魂强度和认知境界。
《魂修基础手册》——名字朴实,内容却涵盖了灵魂本质的探讨、精神力的锤炼、分神化念、抵御心魔、乃至灵魂不朽的诸多基础法门与禁忌。
《如何成为合格的巫师》——抛开标题的求职指南既视感,内里是严谨的关于元素亲和、法术模型构建、魔力与精神力转化、以及与世界底层规则签订“契约”的系统性知识。
《凡人神道修行的可能》——探讨如何在无先天跟脚的情况下,凝聚信仰、梳理权柄、构建神国、规避香火之毒,最终走上另类的超凡之路。
《武道三千》——包罗万象,从最基础的拳脚发力,到意境领悟,再到以武破法、以武通神的各种理念与道路。
《从火球术教你魔法入门》——书名接地气,内容却从最本源的魔力感知开始,由浅入深,将一个最简单的火球术拆解出上百种能量结构优化、属性附加、形态变化的可能,堪称一法通万法通的典范。
《能量回路的构建方法》——极其硬核的技术手册,讲解如何在体内或体外稳定、高效地构建能量传导、储存、放大、转化的回路,是炼器、阵法、乃至许多超凡体系的基础。
《御灵契约守则》——详细阐述了与不同智慧生灵、元素精灵、乃至概念存在建立平等或从属契约的方法、风险与伦理。
《零基础学冥想》——名字像骗钱网课,内容却是直指本心的多种冥想法门,从收束杂念到沟通天地,循序渐进,玄妙非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