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晨风夹带着明显的凉意,薄雾如轻纱,缠绕在华夏音乐学院古朴的建筑和依然苍翠的树梢间。
杨帆刚在民乐研究中心的办公室坐下,给自己沏了杯热茶,正摊开一份清代梆子谱准备深入研究,桌上的电话就“叮铃铃”响了起来。
刘文娟离得近,顺手拿起听筒:“喂?……哦,张师傅啊……找杨帆?……有人找他?说是他兄弟?……行行,我让他这就下去。”
她捂着话筒,脸上带着忍俊不禁的笑意,转头对杨帆说:“小杨,门卫张师傅电话,大门口有个自称是你兄弟、叫张志勇的小伙子找你,大包小包的,风尘仆仆,让你赶紧下去‘认领’一下。”
“张志勇?!”
杨帆放下手中的搪瓷茶缸,“霍”地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错愕,“他……他怎么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跑来了?”
他脑子里飞快地过了一遍前几天写给家里和张志勇的信,信中确实提了一句自己在忙活着筹备一个叫“莲花”的咖啡馆,也说了虽然累但很有干劲,可字里行间绝对没有半点召唤他北上的意思啊。
“快去吧,别让你兄弟等久了。”刘文娟笑着催促。
杨帆快步走出民乐中心的办公楼,直直朝着学院大门口奔去。
隔着老远,就看见门卫室旁边,戳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张志勇穿着一身洗得有些掉色的蓝布褂子,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脚边还放着一个用粗麻绳捆扎得结结实实的大号编织袋行李。
他正微微弯着腰,跟门卫老张头比划着什么。
“志勇!”
杨帆走近了,喊了一声。
张志勇闻声猛地转过头,脸上虽带着旅途的疲惫,眼睛却亮得惊人,咧嘴一笑:
“帆子!哈哈,我们兄弟刚分开两个月,又见面了!够不够惊喜?”
杨帆几步来到他跟前,又惊又喜,忍不住抬手就给了对方肩膀一记不算轻的拳头:
“惊喜?惊得我差点把茶缸子摔了!喜……倒也真有点!你这家伙!搞什么突然袭击?信里半个字都没提你要来啊!”
“跟你学的!讲究个速战速决!张志勇嘿嘿笑着,揉了揉被捶的地方,眼神里透着股豁出去的兴奋劲儿:
“看了你的信,说你在京城又要搞研究,又要写东西,还张罗着弄个啥咖啡厅,我一琢磨,你这肯定缺人手啊!”
“一直窝在咱那小县城有啥意思?不如来投奔你!机不可失!这不,一咬牙买了票就杀过来了!”
他语速又快又急,很是利落干脆。
“你呀……”
杨帆看着他风尘仆仆却精神奕奕的样子,刚才那点无奈也化作了一丝暖意,笑着摇摇头,伸手拎起那个死沉的编织袋。
“行!来都来了!走,先把你这点家当搬我窝里去!”
他招呼着张志勇背上帆布包,两人一起向门卫老张头道了谢,便说说笑笑地朝筒子楼走去。
张志勇一路走一路东张西望,嘴里啧啧有声:“好家伙!华音!真气派!帆子,跟着你干,我心里踏实,准没错!”
推开207宿舍的门,空间狭小,一张上下铺铁架床占了小半地方,墙角置物架摆放着些杂物和书籍。
杨帆指了指上铺:“喏,跟咱中专学校那会儿的床差不多,你睡上头。地方就这么大,想加张床都没地儿塞。日用品你先甭管,”
他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一卷十来张纸币,塞到张志勇手里,“这有个百十块你拿着,刚来应个急,买点零碎。”
张志勇毫不客气地接过去,用力拍了拍杨帆的胳膊,笑容里是毫不掩饰的信任:“够意思!帆子,不愧是我兄弟!我这百十斤,以后就归你使唤了!”
他麻利地洗了把脸,换了件干净的褂子,整个人立刻精神焕发:“快!带我去看看咱们的场子!”
杨帆跑回研究中心找主任请了一天假,随后两人来到了咖啡厅。
张志勇自己推开镶嵌着玻璃的木门,里面是刚硬装完不久的模样。
新装的几扇大玻璃窗擦得透亮,不染尘灰。
水泥地面打磨得光滑平整,反射着清冷的光。几十张张粗犷的白茬榆木桌椅有序摆放着,一个同样风格、显得厚重粗犷的原木吧台立在角落。
四周的墙壁大部分还裸露着纯白的底色,只有角落里用铅笔勾了些潦草的草稿线条,显得空旷又充满待填充的潜力。
杨帆揽着张志勇的肩膀,指着这片空间,声音带着热忱,详细描绘着他的蓝图:馥郁的咖啡香、精致的简餐、浓浓的书卷气、流淌的背景音乐……
“志勇,你来得正好!”他的语气变得认真,“这店长,非你莫属!以后店里里里外外,就靠你张罗了!”
“店长?”张志勇眼睛一亮,非但没有半点畏缩,反而兴奋地搓了搓手,“行!这担子我扛了!不过帆子,具体咋弄?你得给我指个方向!”
“学!”
杨帆走到吧台后面,从台板下抽出一沓厚厚的手写笔记本,“啪”地拍在台面上,掸了掸并不存在的灰。
“首先,把这‘神仙水’的门道给我吃透!豆子啥品种?咋磨粉?怎么冲?怎么跟客人聊这个?这是咱的根本!学院图书馆有的是书,给我往死里啃!”
张志勇拿起那沓笔记,翻开一页,眉头一挑:“阿拉比卡?罗布斯塔?水粉比?有点意思!放心,帆子!三天,保管把这玩意儿整明白!”他眼中闪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初生牛犊般的斗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