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青瓦的四合院在朱杨村东头挺立起来。
主体完工后,日子并未清闲。
杨帆骑着那辆自行车,穿梭于新家与镇上之间,像个勤快的工蚁。
白灰粉刷了内墙,让四间正房亮亮堂堂。
水泥混合着细石子,把堂屋和东西厢房的地面抹得平整光滑,虽非后世光洁的水磨石,却也坚固耐用。
院子中央和通往各屋的甬道也做了硬化,再不必担心雨天一脚下去,拔出来的是个泥靴子。
琐碎的事务一件件处理,时间也滑到了八月十四号。
新房内外,只剩下些细枝末节,敞开门窗散着新砖新灰的气息。
几件粗笨的床柜桌椅,也托了村里手艺老木匠制作完工。只待晾干后搬入,填充这崭新的空旷新房。
傍晚,夕阳的余晖给簇新的红砖院墙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仿佛给这杨家新宅盖了个合格出厂的戳儿。
杨帆在新落成的堂屋前,支开了两张借来的八仙桌。
桌上摆满了大盘的炖菜,清爽的凉拌时蔬,暄软的白面馍馍,还有几瓶在当地算得上“硬通货”的“界沟大曲”。
同族里帮忙盖房的叔伯兄弟、堂兄堂弟们,带着一身被太阳和汗水腌入味的古铜肤色,陆陆续续来了。
二十多天同吃同干、顿顿有肉的情谊,此刻都化作了震天的笑声和酒杯豪迈的碰撞声。
杨帆端着酒杯,挨个敬过去,黝黑的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嘴里像抹了蜜:
“三叔,辛苦您了!您夯那地基,我估摸着八级地震来了,咱这房子都得是村里最后的倔强!”
“五哥,那山墙砌得真平直!拿水平仪都找不出毛病,这手艺,绝了!”
“二哥,那几天上梁,多亏您老把式掌眼!那梁稳得,挂头牛上去晃悠都纹丝不动!”
“栓子兄弟,没少出力!哥都记心里了!回头去了京城,给你指条‘泼天富贵’的路子!”
每一句感谢都带着点夸张的“杨帆式”赞美,听得人心里舒坦又好笑,酒喝得更痛快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热烈得像刚出锅的馒头。杨帆再次站起身,双手端起酒杯,声音洪亮,带着恳切,还夹杂着一丝即将远行的“煽情”:
“各位叔伯兄弟!房子能这么快立起来,全靠大伙儿挥汗如雨地帮衬!这份情,我杨帆记一辈子!下辈子投胎还做咱老杨家的人!”
他仰头干了杯中酒,喉结滚动,抹了下嘴角,颇有点江湖豪气,“明天,兄弟我就得动身,去那千里之外的京城,华夏音乐学院报到了!家里爹娘年纪大了,大哥大嫂也是刚起步。”
“我这一走,山高路远鞭长莫及,往后家里头有啥事,还得靠诸位叔伯兄弟看在同宗同族、一起啃过红烧肉的交情上,多照应着点!杨帆在这里,先给诸位鞠躬了!”
说完,他对着众人,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动作标准得可以去演古装剧。
“帆子!你这说的啥见外话!”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爹娘就是我叔我婶!”
“放心走吧!家里有我们看着呢!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捣乱?”
“去了京城好好干!混出个名堂来!给咱老杨家、给咱朱杨村争光!让京城人也听听咱的唢呐!”
“有事儿就写信!拍电报!咱朱杨村别的没有,就是人多力气大!”
桌上顿时响起一片七嘴八舌、带着酒气和乡土豪情的应和声,夹杂着拍得砰砰响的胸脯保证。
这质朴又带点江湖气的承诺,在酒香和暮色中,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格外让人安心。
夜渐深,月朗星稀。
叔伯兄弟们带着微醺的满足、主家的情谊,还有对未来“杨帆出息了咱也能沾光”的美好想象,三三两两,哼着小调告辞离去。
喧闹的院子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杨帆一家,以及嫂子怀里抱着的在喧闹中睡得口水直流的小侄子。
杨帆搓了搓被酒气熏得有点发热的脸,走到哥嫂面前。
他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摸出早就准备好的两百块崭新票子,笑呵呵地直接塞进小侄子盖着的薄被角里:
“嫂子,拿着!别推!推就是看不起我这个当叔叔的!”
嫂子王秀芹一愣,看着那露在被角外面的票子,脸上先是惊讶,随即笑容像花儿一样绽开:
“哎呀帆子!这……这是干啥?太多了!不行不行!你上次给开店的钱,够用了!你出门在外,那是京城!喝口水都得花钱吧?你……”
“嫂子,”杨帆打断她的话,一本正经地指着睡得香甜的小侄子,“这钱,是给我这宝贝侄子的!那时家里困难,他出生我这个当叔的没表示,这算补上加倍的出生礼!拿着,扯最好的布料,做最时兴的衣服,买最高级的奶糖!咱家孩子,必须得是村里最靓的崽!”
王秀芹听着这歪理,又看看被角里的钱,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嘴里还在嘟囔着:
“你看你……妞妞还小,花啥钱……你这叔叔也太惯孩子了……”,手却已经无比诚实地把钱往里掖了又掖,生怕掉出来一毛。
杨帆满意地点点头,转向旁边一脸憨笑的大哥杨明,神情严肃起来:
“哥,小卖部,咱这“杨记便民商行”,可就算是正式开张了!进货渠道,我托县里粮站的老孙帮忙牵线了,他路子野,跟供销社也熟。记住一点,”
他凑近些,表情从未有过的的严肃,一字一顿的说,“别!图!便!宜!尤其是吃的喝的!那些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包装花里胡哨的便宜货,给咱金山银山也不能进!
宁可少赚点,也一定要进正规厂子、有牌子的东西!东西要真,分量要足,童叟无欺!咱开店,挣的是良心钱,图的是细水长流!名声要是砸了,”
杨帆做了个垮掉的手势,“那可比房塌了还快!坑蒙拐骗的事,咱老杨家祖传的脊梁骨,不干那个!”
杨明听着弟弟郑重的的嘱咐,腰板挺得笔直,用力点头,表情像在宣誓:“帆子,你放心!哥记死了!咱老杨家的人,一口唾沫一个钉!绝不做那昧良心的事!本本分分做生意,挣踏实钱!”
“嗯,这就对了!”
杨帆用力拍了拍大哥厚实的肩膀,目光扫过哥嫂,“家里这摊子,爹娘,就交给你们了。我在BJ站稳了脚跟,有了能力,”
他说到停顿一下,露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笑容,“一定想办法把你们也弄出去看看!看看**,逛逛王府井!让侄子在京城上幼儿园!”
喜欢1985文艺时代请大家收藏:(064806)1985文艺时代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