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唐诗宋词漫话 > 第272章 七律·戒李德林事

唐诗宋词漫话 第272章 七律·戒李德林事

作者:丙叔佩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09 17:23:02

《七律·戒李德林事》

金樽未冷铁窗寒,

玉食犹温顶戴残。

忘形岂记章程峻?

纵欲焉知律法严!

醉握权柄驱暗夜,

狂驰车驾撞护栏。

莫道浮云能蔽日,

铁窗自可正衣冠。

……

赏析:以诗为鉴,警钟长鸣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一首以现实案件为蓝本的七律《戒李德林事》,同样为我们高悬起一面警钟,在诗韵之中映射出深刻的人生警示与社会思考,这与唐诗宋词里那些蕴含着人生智慧与家国情怀的经典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联“金樽未冷铁窗寒,玉食犹温顶戴残”,开篇便以强烈的对比冲击人心。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无奈与沧桑。曾经的荣华富贵、纸醉金迷,就像那尚未冷却的金樽与还留有余温的玉食,然而转瞬之间,却已身陷铁窗,失去了一切。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生境遇的巨大落差令人唏嘘;李德林从公职人员沦为罪犯,也是在贪图享乐中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前程。他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被**蒙蔽了双眼,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颔联“忘形岂记章程峻?纵欲焉知律法严!”直击问题的核心。这和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白的“尽欢”是在抒发对人生的热爱与豁达,而李德林的“忘形”“纵欲”则是对纪律和法律的漠视。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们能看到众多文人墨客在得意时仍坚守本心,在困境中亦不忘家国。像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却始终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在诗词中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而李德林却在**的驱使下,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完全忘记了党纪国法的威严。他在觥筹交错中迷失了自我,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颈联“醉握权柄驱暗夜,狂驰车驾撞护栏”,具体描绘了李德林违规违纪的危险行为。这让我们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以景衬情,抒发离别的伤感;而这里则是以行为的描述,展现出李德林的堕落与疯狂。他醉酒驾车,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这种行为,与唐诗宋词中那些倡导正直、自律的精神背道而驰。在古代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对行为规范的重视。而李德林却因权力观的扭曲,在黑暗中肆意妄为,最终酿成大祸。

尾联“莫道浮云能蔽日,铁窗自可正衣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核心警示。这句诗有着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想起王安石变法时的壮志与无奈。王安石一心想要改革变法,却因种种阻力而未能成功,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这里的“浮云”就如同李德林心中的侥幸心理,以为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铁窗自可正衣冠”则寓意着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它的审判。就像在唐诗宋词中,那些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正义的诗人们,他们的精神如同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而李德林只有在铁窗之内,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错误,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戒李德林事》这首七律,虽没有唐诗宋词那般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播度,但它以现实为题材,以诗为鉴,深刻地揭示了违规违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坚守底线,敬畏纪律和法律。不能因为一时的**和侥幸心理,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就像我们从唐诗宋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样,这首诗也应该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警示,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人。

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唐诗宋词漫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