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三叔是刘邦 > 第111章 先生这是何故?

三叔是刘邦 第111章 先生这是何故?

作者:红掌清波.QD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09-10 12:09:00

不料,马维摇头道:“非也!非也!老朽学习的是《书》,对《礼》研习不深,不敢相授!你要学《礼》,不应该来我这里,应该去术序!”

刘信一时有些迷蝴。

前世虽然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但毕竟是混社会出身,哪有什么太深的文化素养,对于《书》、《礼》这些上古典籍,了解得确实很少。

就连什么是“术序”,他也暂时不是很清楚。

但是,他知道马维这是在拒绝自己。

他来见马维,最直接的动因,当然是由于刘邦,想要看看刘邦的这个老师,究竟有多厉害。但是,与此同时,也确实存有拜访名师认真学习的心思。

毕竟,他光自己有现代健身知识还不行。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得多学习一点这个时代的知识。

什么《书》啊《礼》啊的,只要是马维所传授,肯定都是这个时代最高深、重要的知识。

刘信道:“学生所求的首先是名师,因为名师出高徒。既然先生传授的是《书》,那也恳请让我跟随先生学《书》!”

马维老眼又是一亮:“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作何解释?”

原来,“名师出高徒”在后世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但在这个时代,却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说法,马维还是第一次听说。

刘信道:“名师,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学养深厚、更懂得教授之道的导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精深,还往往能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所以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学生。

孔子就是最大的名师。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正是名师出高徒之谓!”

马维点点头,很快却又摇摇头,道:“那也不尽然。孔子虽然是我辈宗师,但弟子三千,贤者只有七十二人而已。

若说贤者才算高徒,那其余的弟子,不过是泯然众人而已。可见,纵然是师从孔子,也未必都能成为高徒!

非也!非也!名师未必出高徒!”

看起来,这个老先生,还很喜欢辩论,是个辩论赛高手。

刘信虽然不喜欢与人辩论,正在想要不要继续与他分辨,这时,那个贵气逼人的年轻人似乎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开口道:“名师未必出高徒,责任便不在名师,而在学徒。

名师肯教,还要学徒肯学、善学。虽然遇到名师,精心传授,但学徒如果不知道珍惜,不能潜心学习,那当然也成不了高徒。

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人成为贤者,同样都是师从孔子,有的学有所成,有的泯然众然,可见全在于学生自己!”

刘信心道:那也未必尽然。

名师究竟能不能出高徒,是不是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出高徒的原因究竟是不是由于有名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前世中学生辩论赛的题材,他确实不太感兴趣。

但在这个时代,这个话题,其实却有着很深的内涵和很重要的意义。

刘信只不过是随口引用了“名师出高徒”这句谚语,以表示对马维的敬重,其实内心也并不觉得,名师一定能出高徒,又或者出高徒只能靠名师。同样,他也并不认为,如果名师未必出高徒,原因就都在于学生。

但这个时候,他没有兴趣探讨这样的问题,就接过贵气逼人的年轻人的话,说道:“请先生放心。遇到您这样的名师,我定然会珍惜机会,虚心学习。纵然成不了高徒,也会尽力而为!”

马维深深地看了刘信一眼。

最开始,刘信说要从他学《礼》,他确实已经从内心里否决了收刘信为徒的打算。

《书》和《礼》,都是儒家六艺之一。但两者其实是有差异的。具体来说,《书》强调“疏通知远”,即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见识;《礼》则主张“恭俭庄敬”,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来培养人的恭敬、节俭、庄严和敬重的品质。

对于马维来说,作为儒门高人,他其实对《书》和《礼》,都有很深的钻研。

但此时此刻,他的特殊情怀,却使得他只肯传授《书》,不愿意传授《礼》。传授《书》,才符合他现在的志趣,而《礼》的内容,恰恰与他现在想做的事情相反。

所以如果刘信对《礼》感兴趣,那么他不仅不会收刘信为徒,甚至会对刘信产生排斥心理。

但刘信已经表明,自己并不拘泥于学《礼》,也愿意学《书》。

尤其是刘信居然能说出“名师出高徒”这样的话来,既包含着对马维的尊重,又体现了刘信本人的不俗见解。马维表面上批驳了这句话,内心里却觉得,自己确实是“名师”,一定能够培养出“高徒”。

如果别人教不出“高徒”,那只是别人不行。而他马维,一定能够教出惊世骇俗、翻天覆地的“高徒”来。

刘信不知道的是,他刚刚才拒绝了那个贵气逼人的年轻人。尽管这个年轻人身份显然非同一般,简直贵不可言,千里迢迢赶来拜他为师,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但现在,马维却终于点了点头,对刘信道:“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信见他提出这个问题,就知道他已经有答应收自己为徒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将先于刘邦一步,拜马维为师。

这会给未来的历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导致什么样的变化?

刘信当然想抓住机会试一试。

不过,对于“学,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平时同样也没有深入的思考过。应该怎么回答呢?

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他前世也读过司马光的历史巨着《资治通鉴》。倒恰巧还记得司马光说过的一句话:“学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现在,也只能拿这句话来应急了。因为,他本身也非常认同这句话。

于是,就从容地对马维道:“学贵于行之!”

“好!”马维终于忍不住叫了声好,道,“既然如此,你今后若记得今日对我说的这句话,那就叫我一声‘师’罢!”

刘信连忙躬身行礼道:“拜见老师!”

那贵气逼人的年轻人却十分愕然,忍不住问道:“先生这是何故?”

喜欢三叔是刘邦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三叔是刘邦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