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粮票,刘全盛提起了一些兴趣,但不多。
队里的农户家家都种粮食,有剩余的粮食一年到头都拿去换钱贴补家用,有个几十斤粮票就很了不得,再多能多到哪里去?
“噢?用粮票买,你准备买多少?怎么买?”
赵国庆在来的时候也问了问老爸,曾经队里也有人花钱在红旗公社的酒坊买过酒糟,一百斤湿酒糟要价一块钱,换算成粮票就是5斤粮票换100斤湿酒糟。
“5斤粮票买120斤湿酒糟。”
刘全盛顿时就笑了,“小赵你还是回去吧,5斤粮票就想买我120斤湿酒糟?”
“刘主任,我可没说只要120斤。要是后续石佛酒坊有多余的酒糟,有多少我买多少,都可以按粮票结算。”
这话让正抽着烟的刘全盛被烟呛的直咳嗽,“咳咳咳!”
“你再说一遍?”
“我说石佛酒坊有多少酒糟我用粮票收多少,刘主任可还满意?”
一旁的于海平吃惊的看着他,有多少酒糟就用粮票收多少,这得花多少粮票?
公社酒坊酿酒不是想酿多少就酿多少,而是有明确且严格的指标要求,单次酿酒粮食不能超过300斤,一旦超过这个数字首当其冲的刘全盛就得挨处分。
要是遇到缺粮的时候,公社书记也跑不掉。
这也就是到了腊月,马上要过春节,不然公社也不批准每天都酿酒。
仅仅是腊月一月就有3600斤湿酒糟,全年加起来不会低于12000斤湿酒糟,就按照赵国庆开出的价码,那也得500斤粮票。
赵国庆一个农民,哪来的那么多粮票?
于海平能想到的问题,刘全盛自然也能想到,500斤粮票那都赶上一个煤矿工人没日没夜干一年拿回家的粮票了!
“赵国庆同志,你哪来的这么多粮票?看你的样子,应该不是工人吧?”
赵国庆咧嘴一笑,“不瞒刘主任说,我从队里收些农产品送到供销社,他们给我结账结的都是粮票。当然,现在我手里的粮票还得继续周转,不过以后收到的粮票都可以攒着来你们这换酒糟。”
供销社?
这倒是个不愁粮票的地方,毕竟承担着收购农产品的任务还兼顾着销售,来来回回一年,得经手不少粮票。
刘全盛琢磨了一下,酒坊的酒糟送出去也好、自己留着也好,不就是为了让家里的猪多长些肉让肚子不挨饿,要是真能换到粮票,给大家分一分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攒粮票已经成了大家的一个习惯,家里可以没有钱但必须得有粮、粮票才行,吃饭才是第一要务!
“照你这么说倒是解释的通,不过5斤粮票换120斤酒糟太低了点,至少也得6斤粮票换120斤酒糟。”
赵国庆笑了笑,“刘主任,我可不是买一次,而是以后你们酒坊的酒糟我都包了。”
腊月这一月的酒糟全部晒干以后一千来斤,石佛酒坊还是有这么多间屋子,完全能存放的住。
舍近求远不去自己大队所在的公社买酒糟,不认识人只是其中一方面!
而且酒糟就算能拿去养猪,那不也得时间才能养出来,直接换粮票可省事的多!
“不行不行,你买的越多我越亏,5斤粮票想换120斤湿酒糟太便宜了,至少6斤!”刘全盛开口道。
“5.5斤粮票换120斤湿酒糟,要是刘主任能同意后面咱们就继续这么办,不行我就再去其他地方买。本来是想着照顾亲戚,刘主任要是为难就算了。”
赵国庆说完,转身就走。
此时刘全盛心里也在快速计算着,去年一年的酒糟准确数字是13500斤湿酒糟,换600多斤粮票,这买卖省事还值!
“好!”
“那就辛苦刘主任打个招呼?”走到门口的赵国庆,笑眯眯的回头从兜里摸出烟,递了一根上去,转头又给于海平递了一根。
“好说好说!”刘全盛接过他的烟,扭头说道:“小于,那屋子里有前几天阴干的酒糟,你去给你家亲戚装36斤干货,给足点。”
120斤湿酒糟要挑回去累人不说,还得回去自己晒干,有干货可以拿赵国庆自然是乐得开心,“那就谢了刘主任。”
松了一口气的于海平,“主任,那我就去给他装东西。”
“好。”刘全盛应了一声,又扭头对着赵国庆说道:“哎,不客气!哈哈哈哈,以后可说好了,我这的酒糟你都得来全部弄走!我提前让人给你晒一晒!”
“好说好说!”
要养鹌鹑,酒糟、豆饼、玉米这些玩意儿少不了要用,石佛酒坊一年的酒糟量才够1200只鹌鹑吃一年的量,养殖鹌鹑数量越多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料也就越多,材料缺口依旧大的吓人。
拿到酒糟以后,赵国庆挑着垫了麻袋的竹挑,回头跟于海平说道,“海平哥,忙你的去吧,有时间欢迎你来向阳大队玩儿!”
“好,有时间就来。”
于海平看着人走远了,这才想起刚刚忘了问赵国庆买这么多酒糟做什么?
家里养三五头猪已经很了不得,可一年也用不了一万多斤湿酒糟啊?只能下次等姐回来,抽空再问问!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国庆一边忙着送鸡蛋一边在准备自制鹌鹑饲料的原材料,玉米、豆饼、鱼粉、麦麸、米糠、少量贝壳粉逐渐齐备,唯一还缺一些骨粉。
小主子,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