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还在吐着纸,最后一张草案刚落进托盘,刘好仃就伸手按住了它。纸边还带着机器的温热,像刚出炉的饼。
“别吹凉了,”他抬头看了眼三人,“趁热开会。”
小周正要起身去拿水杯,听见这话又坐了回去。老赵把刚摘下的眼镜重新戴上,李工则合上了刚打开的代码编辑器界面,转头看向桌中央那叠打印件。
刘好仃抽出最上面一页,举起来晃了晃:“昨天咱们分出了四个窟窿——信息转交断档、执行惰性、数据不同步、触达不可验。今天不谈问题,只谈怎么补。”
他把纸翻过来,背面是手画的简易表格,三栏:任务、责任人、节点。
“先说第一个。”他点着第一项,“流程标注闭环,谁提的主意?”
小周一愣:“我……我说过弹窗确认的事。”
“那就你来牵头。”刘好仃直接在表格上写下名字,“系统里每个协作动作,都得标清楚谁接、啥时完、怎么回。不点‘已处理’,就算没走完,上级自动收到提醒。”
“可这改动不小,”小周皱眉,“后台逻辑要加判断条件,测试也得时间。”
“给你五天出初版。”刘好仃笔尖一顿,“第十天模拟跑一遍,行不行?”
“五天……”小周咬了下嘴唇,“能赶出来,但得优先排期。”
“从现在起,这就是最高优先级。”刘好仃把纸转向他,“你不是嫌上次材料没人看?这次咱们让系统盯着人看。”
小周笑了下:“那我得给弹窗起个名字,不然大家烦了随手关。”
“叫‘请签收’。”老赵插嘴,“跟快递似的,亮红灯,不点不让干活。”
“行。”刘好仃记下,“你就照这个劲儿弄,简单、直白、躲不掉。”
接着转向老赵:“交接规范,你来主抓。”
“啊?”老赵一怔,“我还以为就是改个表。”
“不止。”刘好仃翻开昨天的记录,“你说漏了成都客户那事,是因为制度写‘建议简报’。建议能当命令吗?能追责吗?”
老赵挠头:“不能。”
“所以现在要变。”刘好仃声音平稳,“晨会五分钟,必须开;话术三句话,必须背;表格三签名,必须留。谁没来,补录视频也算数。”
“这等于多了一道手续啊。”老赵嘀咕,“班前本来事儿就多。”
“我知道。”刘好仃点头,“可手续烦一阵,比出事后悔一辈子强。你带了这么多年班,哪次事故不是省了一个步骤开始的?”
屋里静了两秒。
老赵慢慢点头:“我干。三天内把新模板和话术整出来。”
“好。”刘好仃写下名字和“3日”,又抬头,“最后,数据同步。”
李工立刻坐直了些。
“双轨并行这事,是你提的校准戳。”刘好仃看着他,“现在由你牵头,做一套自动比对机制。每小时系统拉一次数据,人工核对后打戳,偏差超一分钟就报警。”
李工眉头微锁:“IT那边资源紧张,不一定配合。”
“你不找他们,你先做出原型。”刘好仃说,“让他们看到东西,才愿意接手。七天内能出个可演示版本吗?”
李工沉默几秒:“如果下班后自己调,能。”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把最后一栏填完,“五日内,所有方案初稿交上来。第十日,全组试运行。第十五日,验收。”
小周忍不住问:“要是卡住了呢?比如技术对接不上,或者有人不配合?”
“那就当场说。”刘好仃把笔往桌上一放,“咱们每三天碰一次头,进展、卡点、谁拖了,全摆在明面。不搞背后议论,也不等月底总结。”
“那……监督谁?”老赵笑了一声,“总不能您天天盯着吧?”
刘好仃起身,走到白板前,撕下一张新纸,贴在角落。
他用蓝笔画了个长方形,分成三块区域。
“进度墙。”他说,“这边贴任务,这边写责任人,这边画进度条。完成一半涂黄,全成涂绿,超期变红。”
他又在下方划了三条横线:“第一次碰头,三日后;第二次,六日后;第三次,九日后。每次你仨站这儿讲五分钟,有事当场认领。”
李工看着那空荡荡的表格:“万一……忘了更新呢?”
“不会。”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责任人”下面重重写上三个字,“**贴名字**。”
“名字一挂上去,谁都能看见。你不动,别人就看着你动。这不是惩罚,是提醒。”
小周低头笑了笑:“有点像小时候班级评比栏,谁戴小红花,谁挂黑板。”
“对。”刘好仃也笑了,“人不怕忙,怕白忙。现在咱们就把忙的痕迹留下来。”
老赵伸头看了看白板:“那我现在就得动了?”
“你现在就可以想第一句晨会开场白。”刘好仃把笔递给他,“写好了贴墙上,大伙一起改。”
老赵接过笔,犹豫了一下,在进度墙的第一格写下:“交接新规·初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