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受禅的万丈荣光与山呼万岁的声浪渐渐散去,如同潮水退去后显露出的坚实礁石。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朝务如同汹涌的波涛,昼夜不息。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
堆积如山的奏章几乎淹没了宽大的紫檀御案。
有报东南水患请求赈济的,有奏九边军需吃紧催拨粮饷的,有弹劾某某官员贪墨渎职的,有建言某某新政利弊的……
字字句句,都关乎着万里江山的安稳与亿万黎民的生计。
贾琮,如今的大乾睿帝赵琮,端坐于御案之后。
他已褪去了白日里那身沉重威严的十二章纹衮冕,只着一件玄色云纹锦缎常服,腰间松松系着玉带,墨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
然而眉宇间的疲惫却比那身沉重的冠冕更难以遮掩,眼底布满了红血丝,紧锁的眉头下,是挥之不去的凝重与思虑。
手中的朱笔悬在奏章上方,久久未落,仿佛在权衡着字里行间每一个决策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唯有更漏滴答的声响,规律地切割着凝滞的时间。
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带着刻意放低的温柔。
珠帘轻动,黛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她亦换下了白日那身华贵庄重的皇后翟衣与九龙四凤冠,只穿着一件家常的藕荷色软缎寝衣,外罩一件同色薄绒比甲,长发松松挽起,簪一支素雅的羊脂白玉兰簪。
宽大的寝衣掩不住小腹处日渐明显的弧度,为她清丽绝伦的容颜更添了几分温润的母性光辉。
她手中端着一个红漆描金海棠花托盘,上面放着一个定窑白瓷盖碗,袅袅的热气带着清雅的莲子百合香气散逸开来。
“琮哥哥,”
黛玉的声音轻柔似水,打破了御书房内沉重的寂静,
“夜深了,歇息片刻吧。我让御膳房熬了点莲子百合羹,最是清心宁神。”
贾琮闻声抬起头,当看到黛玉的身影和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关切时,他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他放下朱笔,脸上带着深深眷恋的笑容。
“玉儿,你怎么过来了?不是让你早些歇息吗?”
他起身,快步绕过御案,动作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托盘,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指尖,眉头又微微蹙起,
“手怎么这么凉?夜里寒气重,你如今身子重,更要当心。”
“我哪有那么娇弱。”
黛玉浅浅一笑,任由他握住自己的手,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热,
“太医说了,适当地走动反而有益。看你这边灯还亮着,想着你定是又忙忘了时辰。”
她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奏章,眼底掠过一丝心疼,
“朝务虽重,也要顾惜身子。这些事,也不是一夜就能处理完的。”
贾琮拉着她的手,让她在御案旁铺着厚厚锦垫的软榻上坐下。
他亲自端起那碗温热的莲子羹,试了试温度,才递到她唇边。
“你先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黛玉就着他的手,小口啜饮着,清甜温润的羹汤滑入喉中,暖意融融。
“很好。”
她抬眸看他,眼波流转,“琮哥哥也喝些,驱驱乏气。”
贾琮这才就着碗,几口将剩下的羹汤饮尽。
那温热的甜羹,瞬间熨帖了他因思虑过度而有些焦躁的心肺,连带着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不少。
他放下碗,顺势在黛玉身边坐下,手臂极其自然地环过她的腰身,温热的大掌小心翼翼地覆在她隆起的小腹上。
他低下头,侧耳贴近,仿佛在倾听那腹中小生命无声的脉动。
“今日……他可还安分?没有闹你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种初为人父的笨拙与珍视。
黛玉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与小心翼翼的碰触,心中暖流涌动,脸上漾起幸福而柔和的笑意,轻轻摇头。
“没有,很乖。只是午后在凤藻宫小憩时,似乎……轻轻动了一下。”
说到最后,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带着一丝羞赧与甜蜜的惊奇。
“真的?”
贾琮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立刻将耳朵贴得更近,屏息凝神,仿佛想捕捉那微不可察的悸动。
“在哪里动的?这里吗?”
他的指尖在她小腹上极轻地点了点,带着无比的期待。
看着他那副紧张又期待的模样,黛玉忍不住轻笑出声,心中的甜蜜几乎要满溢出来。
她伸出纤纤玉指,轻轻点了点他紧蹙的眉心。
“瞧你,像个没经过事的毛头小子似的。太医说了,还要过些日子才能真切感受到胎动呢。今日那一下,许是我的错觉也未可知。”
“那也定是我孩儿心疼他娘亲,早早地打了个招呼。”
贾琮抬起头,眼中笑意温存,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他顺势握住她点在自己眉心的手指,放在唇边轻轻一吻,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玉儿,辛苦你了。”
四目相对,暖黄的烛光在两人眼中跳跃,无声的情意在静谧的空气中流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