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丽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勺子里的粥还冒着热气。
可她一点也感觉不到暖。
不去公司了?
学英语?
她的大脑嗡的一声,像是被人用木棍狠狠敲了一下。
从德昌到海市,再从海市到这里。
火车,汽车,飞机。
她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怀里抱着那三个沉甸甸的铁疙瘩,心里装着那个估值两百万的项目。
她以为,回来后,至少能睡一个安稳觉。
她以为,妈至少会问一句“累不累”。
她甚至幻想过,妈会像上次她回来一样,给她一个赞许的点头。
然而,什么都没有。
只有一盘冷冰冰的磁带,和一个更冷冰冰的命令。
“赵总……”
梁文浩也傻眼了。
他看看赵小丽苍白的脸,又看看赵淑芬平静无波的表情,急忙打圆场。
“赵总,小丽这才刚回来,路上肯定累坏了。你看她,脸都小了一圈。学英语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让她先好好休息两天嘛。”
他一边说,一边又给赵小丽夹了一块虾饺。
“快吃,这个好吃,刚出笼的。”
赵淑芬没有理会梁文浩。
她的目光,一直落在赵小丽的脸上。
“累吗?”
她忽然问。
赵小丽的心猛地一颤,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嗯。”
一个字,带着浓浓的鼻音。
“那就对了。”赵淑芬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人在安逸的时候,是学不进东西的。只有觉得累,觉得痛,觉得不够,才会拼了命往前跑。”
她放下茶杯,声音不大,但在嘈杂的食肆里,却清晰地传进赵小丽和梁文浩的耳朵里。
“这次去德昌,你见到张主任,见到陈老板。你觉得,你跟他们说话,有底气吗?”
赵小丽没做声。
她想起了自己在谈判桌上,怎么强撑着气势,怎么利用妈教给她的信息差,去唬住那两个比她年长几十岁的男人。
那不是底气,那是演戏。
“你这次能谈下来,不是因为你多厉害。”赵淑芬一针见血,“是因为你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这是我给你的底牌。”
“可这张底牌,用一次就没了。”
“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你以后要见的人,比他们精明一百倍。你手里要是没几张真正的底牌,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打回原形。”
赵淑芬看着她,一字一句。
“英语,就是你的下一张底牌。”
梁文浩听得心疼。
“赵总,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身体是本钱啊。总得让人喘口气吧?”
“喘气?”赵淑芬瞥了他一眼,“这个世界,你停下来喘气的时候,别人正在冲刺。等你想追的时候,连人家的背影都看不见了。”
“文浩,你买这辆车,花了多少钱?”赵淑芬话锋一转。
“啊?”梁文浩没想到话题会跳到自己身上,愣了一下才回答,“两万多块,港币。”
“两万多。”赵淑芬点点头,“你觉得多吗?”
“当然多!我攒了好久的!”
“小丽这次谈下来的项目,估值两百万,人民币。”赵淑芬淡淡地说,“就算我们只占一半,那也是一百万。你觉得,这一百万,是让你躺在家里喘气就能挣来的吗?”
赵小丽低着头,用勺子一下一下地搅着碗里的粥。
粥已经不烫了。
她舀起一勺,机械地送进嘴里。
没有味道,像是在嚼蜡。
那股在德昌谈判桌上拼杀出来的得意,那份抱着录音机坐上飞机的成就感,在母亲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面前,碎得一干二净。
她算什么?
她什么都不算。
她只是妈手里的一把刀。
一把被推着往前冲,不得不变得锋利的刀。
刀,是不需要休息的。
刀,只需要不断地打磨。
“吃饭。”
赵淑芬发出了第二个命令。
赵小丽抬起头,拿起那根梁文浩夹给她的油条,面无表情地咬了一口。
很脆。
但她尝不出香。
这顿接风宴,在一种诡异的沉默中结束了。
梁文浩几次想找些轻松的话题,比如他的二手尼桑有多省油,比如最近哪个明星又上了报纸头条。
但在赵淑芬那强大的气场下,所有的话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最终,他也只能埋头喝粥。
回到他们住的公屋。
那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楼道狭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
梁文浩扛着那个巨大的帆布袋,走在前面,累得气喘吁吁。
赵小丽抱着那台录音机,跟在后面。
赵淑芬走在最后,不紧不慢。
打开门,一股熟悉的、带着点潮湿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房子很小。
一个客厅,两个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的房间。
这就是他们现在在港城的家。
和那个两百万的项目比起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寒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