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民国的先生 > 第36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三)

民国的先生 第36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三)

作者:星星语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9 06:53:39

清晨,

风吹过铁狮子胡同,还带着冰碴子的冷,却已悄悄松快了些——像冻了一冬的空气,终于肯透进丝暖意。

中山先生拄着拐杖,在妻子搀扶下慢慢走着。

远远地,便望见穿一身黑绿色旗袍的苗疆公主,身边立着独臂的小龙,两人静立在晨光里,身影被淡淡的云下,透出的阳光拉得细长。

孙夫人望见两人,笑着招呼道:“二位来得这么早呀……”

苗疆公主一听,忙拉过身边的小龙,加快脚步走上前,笑意盈盈地应道:“先生,夫人,早上好啊!”

中山先生腊黄的脸上透着一丝红晕,用他那带着广东口音的语调温和地说道:“看你们俩这笑眯眯的模样,莫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们?”

苗疆公主略一斟酌,开口说道:“先生,不知这算不算好消息——苏先生已经同意出任华夏科学院院长了。只是他不大愿意离开云南,提议科学院先在东陆大学内落脚。说这话时,他还笑称他这个云南人都是‘家乡宝’,实在是故土难离呢。”

中山先生眼中顿时亮起神采,朗声道:“好!只要苏先生肯担下这华夏科学院院长的重任,在那里办公又有何妨?反正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孙夫人也笑着附和:“可不是嘛。等先生身子骨再好些,我们索性去云南看望苏先生这位神医,就当给先生复查身体,也省得总隔着千里万里,总要旁人转述病情了。”

中山先生沉吟片刻,问道:“那苏先生有没有提过,这华夏的院士该如何设立?是否要参照法兰西科学院的规制来办?”

苗疆公主从小龙手里接过资料袋,取出文件说道:“苏先生提议把华夏科学院院士分作数理、生物、人文三组,每组名额暂定为三十人。他还说,起初数理、生物两组或许只能凑齐几个人,届时可以把空余名额先调剂给人文组……”

她正要说下去,孙夫人已笑着打断:“哎哟,这才刚碰面就谈上正事了。走走走,进屋里坐着说去。”

众人笑着往屋里走,晨露在青砖上闪着细碎的光。

孙夫人一边搀扶着中山先生,一边回头对苗疆公主道:“你们这一路定是赶早来的,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苏先生的章程细,等会儿慢慢说,不急在这一时。”

中山先生走在一旁,手指摩挲着拐杖,忽然开口:“人文组的名额能灵活调剂,倒是合了大多数人的心思。想来这院士的遴选,也不会只看一纸学问。”

苗疆公主挨着小龙并肩走,闻言点头:"苏先生确是这么说的,他还拟了份初选名单,说数理、生物眼下虽人少,却都是能扛事的硬骨头。人文组里,既有研究典章制度的老学究,也有懂实业、晓民生的实干家。"

说话间已到正厅,侍卫端上热茶,氤氲的水汽里,孙夫人亲手给中山先生添了些蜜饯在茶盏边,轻声道:“先生刚走累了,先润润喉。”又转向苗疆公主,“那名单可否给我们瞧瞧?也好早做些准备。”

苗疆公主从资料袋里取出折得整齐的纸页递过去,中山先生接过展开,目光扫过几行字,忽然朗声笑起来:“好个苏先生,连这位还在国外修铁路的都准备请来!看来这科学院,是真要扎扎实实为国家做些事了。”

孙夫人忽然眼睛一亮,笑着说道:“辜鸿铭先生我知道!便是那位总留着条清朝大辫子的老先生,1913年还和泰戈尔一同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呢。他给西方译了不少咱们华夏的古籍,让外人见识了东方学问的精妙。苏先生选他当院士,可真是好眼光!”

她话音刚落,中山先生便接话道:

“你们可别忘了,辜先生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还拿过十三个博士学位,学问底子厚着呢。”

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名单,笑道:“把这份名单给新闻界的朋友送去吧,也让全国百姓都来议议——这些人,担不担得起当代‘大学士’的名头?”

苗疆公主闻言笑道:“苏先生早料到会有这番议论,还特意嘱咐说,不怕人议,就怕议不透。这些人里,有的是埋首书斋的老夫子,有的是跑遍山河的实干家,正好让天下人看看,咱们的科学院既要守得住老祖宗的智慧,也要接得住新时代的学问。”

孙夫人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指尖轻轻点着桌面:“这话在理。就说辜先生,外头总笑他留辫子守旧,可谁又能像他那样,把《论语》译得让西洋人读得懂、敬得服?这般能在东西方学问里架桥的人,才算真本事。”

中山先生将名单折好递给身旁侍从,目光望向窗外晨雾渐散的天际,缓声道:“学问本就不该分新旧、论地域。苏先生把科学院设在云南也好,让这些‘当代大学士’在各地生根也罢,只要能让学问真正服务于国家,便是正道。”

正说着,小龙忽然插话:“苏先生还说,等院士们聚齐了,先办一件要紧事——编一部《华夏百科全书》,把古今中外的学问都梳理清楚,让往后的子弟念书,再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

“好主意!”

中山先生猛地一拍扶手,朗声道,“既有传承,又有开创,这才是科学院该有的样子。告诉苏先生,就说我举双手赞成,若是需要京城这边出力,尽管开口!”

这份名单一经见报,霎时间在全国知识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各行各业的人捧读报纸,都在名单里寻到了各自领域公认的翘楚。

数理、生物两界的学者们见了名单,多是默不作声地对着名字琢磨,暗自比对自家学问与入选者的差距,少有人公开置喙。

可人文领域却应了那句“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的老话,质疑声、不服气的论调从南到北此起彼伏——有人说某公考据虽精却不通世务,有人论某先生着述虽丰却难免偏颇,更有甚者直斥某某入选是“浪得虚名”。

吵到激烈处,竟有不少人直接带着笔墨官司找上了苏俊。

有的揣着厚厚一叠文稿登门,逐条辩驳名单的取舍;有的托人递信,历数自家学派的渊源与功绩;更有性子急的,干脆到各地的云南会馆里摆开架势,要与苏俊当面“论道”,非要争出个是非曲直来……

喜欢民国的先生请大家收藏:(064806)民国的先生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