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古言 > 平城赋 > 第三十六章 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平城赋 第三十六章 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作者:任葭英 分类:古言 更新时间:2025-07-02 23:22:12

雪后初霁,阳光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庭院中。

德音殿的一干宫女内侍,已无声地忙碌起来。

临产还有两个月,王后的身子益发沉重,但她午后起来只觉气闷,非得去芳林苑走一走。众人也只能随她心意,做好万全之策。

雪后的空气异常清新,带着泥土与松枝的清新香气。拓跋月坐在肩舆上,深嗅着这香气,只觉心旷神怡,肺腑都被濯洗了一遍。

依然停驻在上次来过的楼台,视野极是开阔。早行的宫女们,早就把古籍、七弦琴放在阁中。

霍晴岚四下里看了看,贴心地道:“公主,时辰还未到,您可以先看看书、弹会儿琴。”

拓跋月颔首,缓缓坐下,随意翻开一册竹简。略略看过一册,琴声随之鸣起。

时而高亢激昂,如山川壮丽;时而低回婉转,似溪水潺潺。

少时,门子黄平匆匆而来,低声禀报:“公主,国师已至苑外,请求觐见。”

拓跋月闻言,按住琴弦,让余音缓缓消散。

她正襟危坐,道:“有请。”

刘昞年迈,缓步过来时由门生阴充搀扶着,这阴充乃是阴兴的侄儿。

见到王后,刘昞微微欠身行礼。在河西国,年长之人都无须向大王、王后行大礼,何况刘昞还是一国之国师。

步入楼台,拓跋月亲自为刘昞斟上一杯香茗。

茶香袅袅间,自是一番寒暄。

话题很快转到了胡叟之事上。近来,刘昞心灰意冷,上书言退。今日一早,沮渠牧犍亲自去刘昞宅邸探望老人,安抚一番。而拓跋月也托沮渠牧犍赠其锦盒,祝他身康体泰。

锦盒中,放着一段青木香。这是极珍贵的木材,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烧之能上彻九天。古方可治痈疽,但更神奇的功用则是,正月一日时,以其香汤沐浴,据说能让人到老也须发乌黑。

五日之后,便是正月初一日了,但刘昞并不认为,王后送他青木香,是要让他沐浴养生的。心里存了这个疑窦,于是,他便让人传话回来,说想在申时入宫谢恩。

真见了王后,刘昞却不急着谢恩。说及胡叟,刘昞嗟叹道:“我这师侄,现下还关在牢狱之中,老夫却似置身事外一般,实是是惭愧啊!”

拓跋月宽慰道:“大王并未动过杀心,国师你可放心。本宫也请狱卒多加照拂,不致让他受苦。”

刘昞闻言,连忙称谢。旋即,他虽未言,但眸底却闪过痛楚与无奈。

拓跋月捕捉到这一丝情绪,知他对大王很是失望,心下也暗暗一喜。

她忖了忖,便问:“此事,对史官们可有影响?”

“未知,王后对此事如何看待?”刘昞不答反问。

“太史公曾说,他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想,史官们的想法,莫不如此。”

她虽未直言,但显然是支持此举的。

刘昞也听说,王后在凤体违和、全身发热之时,还未胡叟求过情,心下生出感激之意。一霎时,他又想起王后曾被胡炆问起一个刁钻的问题:王后是如何看待解忧公主的。

当时,他在一旁无话,却一直暗中观察她的行止。结论是,志不在小。

而今,他心里蓦地闪过一个念头,遂斟酌了一下言辞,问:“老夫有两个问题,不知王后是否愿为老夫解惑?”

“乐意之至。国师请说。”

“王后一直支持修纂史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天下大同。”拓跋月毫不犹疑,脱口而出。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严格来说,王后引用此词,距离她所述之理也有些差距,但刘昞却轻而易举明白了她的真意。天下若想大同、大治,只能在它归于统一之时,方才有可能。

刘昞沉默良久,方才颔首道:“王后高见。”

“国师还想问什么?”拓跋月含笑问。她不笑时,神情微微冷肃了些,但一旦言笑,便显得亲切近人,让人忍不住想和她多说话。

只是,刘昞要问的事情,不好开口。

半晌,刘昞沉吟道:“老夫是来感谢王后所赠的青木香的。但老夫心中尚有疑问。这青木香,一可治痈疽,二可令人须发乌黑。不知,王后是想说哪一层意思。”

听得此话,拓跋月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二者并不冲突啊。”

刘昞索性问得更直接:“若只取一种意思呢?”

“那便是治痈疽吧?”

“老夫……”

刘昞刚说了两个字,旋即顿住。

他直到,这不过是个譬喻。她真正想说的是,河西国的顽疾很深,应该治一治。这内里的深意,却是不敢细想。

刘昞不愿被扯进是非之中,本来想说,老夫并无痈疽之症,但又担心显出自己的老于世故,招致王后反感。因为,天下大势,并不在河西一国。

对首那人没说话,只含着笑一直看他,但刘昞却觉出一种无可言喻的压迫感。

最终,他垂眸谢恩,道:“臣明白了,在此谢过王后美意。日后定时时警醒,痈疽之症,当治则治。”

弦外之音,已然明了。且这老人,方才一改“为老而尊”的模样,分明是在暗示她,他愿做她的臣子。

拓跋月心里一阵轻松。刘昞之于河西国,不是其他官吏所能比的。到了关键时刻,只要他不向着沮渠氏,她便更容易达成心愿。

二人不再谈青木香的事,说起一些文史的闲话。

末了,拓跋月为刘昞抚琴一曲,刘昞也对她透露,史官们虽不敢直言先王之事,但却用了些春秋笔法,索敞、阴兴等人风骨犹存。

拓跋月微微颔首,目中尽是欣赏之意。

喜欢平城赋请大家收藏:(064806.com)平城赋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