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科幻 >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 第251章 鲲鹏展翅(6)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第251章 鲲鹏展翅(6)

作者:心直口快的林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9 03:10:11

我看着眼前这份报告的名字就来了兴趣——无人战机反信号劫持及自主飞行状态下攻击实验申请。

看着这份新型战机实验小组主要负责人都签了名的文件,似乎这文件就剩下我给他取个代号了。翻开这份申请书的概览页上面的引言清楚的写着:“为确保,我方超高速可变翼重型多功能无人战机——KP系列无人战机。为确保我方KP战机,拥有良好的反劫持及对敌我信号源进行分辨及打击能力。现KP升级研发团队,特申请进行A.I自行反劫持和自主打击敌方信号源的一系列相关实验。”

我拿着这份文件,心里开始飞速地开始盘算了起来。这三架开启加力后每秒4600.62米,且作战半径2000公里的超高速战机,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把庐州和楚阳两处末世前军民两用机场中的客机发挥些作用,也就是把大型客机改改结构看看能不能搞出些空中加油机出来。当然我也知道空中加油技术也根本不是伸出去个管子的事。

当然我也想了能不能搞出个信号中继站性质的飞机,不过这种事也不用林卫华这个科技部长给我摆困难,我也知道这里面的麻烦。毕竟军事装备这种东西配重加一点减一点都是一系列连锁问题。就以末世前最大的军迷圈笑话来说吧,大漂亮国的星座级护卫舰,原本给意大利的船厂说是全部都用现有技术造舰。可是开始割钢板了,那群大漂亮国的海军开始提出一系列要求,直接大面积修改原有设计。这种类似的故事情节当然也发生在三哥家的各种自研武器装备上。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已经做好了面对一份名为《基于目前外部挂载弹药外型,未经历标准大气压下13马赫以上,超高速风洞实验论证,特建议在牺牲部分性能以维护飞行安全论证报告》的心理准备了,可现在打开这份文件一看直接让我心里大叫‘好家伙‘,不是说科研人员都比较保守,做什么都会比一般人更加小心翼翼吗?是我起猛了,还是我对这份文件有什么误解?

看这个名字就是反劫持和对敌方的信号源进行打击的实验,这种实验其实并不稀罕主要就是一个确保飞机控制权的实验申请。在末世前各种先进的无人战机被降低高度和速度,最后干脆被单兵防空武器打下来也就是游击队级别的武装就会干的事。甚至再厉害一点篡改你的感应器,再到争夺无人战机主导权也都是一些小国家以小博大么的常见套路。

但末世前的主流民用航空器的做法也就是一旦出现某些干扰立刻按照原本路线返航,厉害一些的会挂着一些扛干扰的吊舱,甚至是反辐射导弹直接打信号源。不过这些无论是逃跑还是反击基本都是偏向于提前设计好的,也就是智能化水平比较低。这文件好像是想要A.I的深层训练直接打击企图劫持无人机的敌方信号源。

想到这里我就把台灯调得更亮了一些,然后继续仔细的朝着那份文件看去。“当今以及末世前无人机反劫持技术较为单一,主流处理方法无外乎原路折返,以及反击信号源。而这些单一的手段往往最容易被敌方利用。以原路返航为例,一旦遭遇防空武器提前在无人机返航路线设防,那么无人机被击落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被干扰的瞬间反动反击这种机械性策略则因为战场电磁环境复杂以及部分传感器可能受到影响等原因,不仅难以取得战果反而有可能失去了逃跑的最佳机会。”

我看到这里不由开始揉搓起了自己的下巴,心说:“这倒也是,我还是继续这个林卫华和楚天明到底要搞什么鬼把戏吧。”可我自己的话音刚落,就突然意识到这次装备的更新升级后,遇到的无人战机在挂载外置装备的情况下,无法在前掠翼和后掠翼之间无法主动切换这个问题。看起来只是A.I不够聪明的问题。但如果无人战机,从原本的预设模式的反应,变成了A.I主动打击这种作战方式那么将会有一种领先于整个时代一大步的作战理念。

不过在兴奋的同时理性也告诉我,这不是个简单的工作。首先A.I的升级基础就是供电,没有电一切都是免谈。一架成熟且已经完成定型的飞机虽然都会在各方面有一些冗余,比如电力冗余,升力冗余,发动机推力的冗余,诸如此类各方面都会有所富余,但是一旦一架飞机随意在原有基础上片面追求多功能,适应多种环境,就会像是F-35肥胖臃肿而且无用。

此外无人战机虽然不需要高空的生命维持系统,可它A.I的运转也有着自己的刚需,也可以理解为低性能的生命维持系统。此外武器装备的A.I通俗点说都是单机版的,也就是说它们都在飞机里完成计算,如果对飞机A.I的硬件进行升级,那么它的重量也会增加。这不是简单的民用3纳米5纳米的芯片堆叠,而是有更苛刻适应性的军用芯片的整合。末世前你买个电脑都知道需要一套水冷散热系统,军用的计算机的散热能力也有更苛刻的要求。这可不是进气道连根管子就行的,它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热管理系统,确保在高速飞行中产生的极端高温下,A.I系统依然能稳定运行而不受干扰。同时,这些升级还会影响到战机的整体气动布局,需要重新进行风洞测试同时也要在超算中进行多次的模拟实验,验证新设计在超高速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13马赫以上的风洞我是真没有,也没有能力造出来,这不仅仅是我手里有厉害的专家就足够的。这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先进的材料,以及出色的设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