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343集:布庄里的新尺子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343集:布庄里的新尺子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29 03:09:21

寸尺之间

民国十七年的春末,苏州城里的“万顺布庄”飘出了新染的靛蓝布气,混着后院老井的潮气,在石板街上漫了半条巷。十六岁的阿顺蹲在柜台后,手指摩挲着洋行送来的铁皮尺子,那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英寸”,比布庄传了三代的老竹尺要短上一截,却亮得能照见他额前的碎发。

“阿顺,把昨儿张记订的青布量出来,裁三尺二。”账房里的老周头掀着蓝布门帘喊,手里的算盘珠子噼啪响。阿顺应了声,抓起洋铁皮尺就往货架走。青布卷得紧实,他把尺子按在布头上,指尖数着刻度:“一英寸、两英寸……”数到第十八英寸,他忽然顿住,又摸出怀里的老竹尺——那尺子是他爹临终前给的,竹身被磨得发亮,刻着“市尺”的刻度,末尾还留着他小时候咬出的牙印。

“怎么又用老尺子?”老周头走过来,看着阿顺在布角既写了“18英寸”,又画了个“三尺二”,眉头皱成了疙瘩。阿顺手一缩,竹尺差点掉在地上:“洋商李老板说,下次送货要按英寸算,他看不懂市尺。可我怕……怕裁短了,张记婶子要骂。”老周头没说话,拿起布角看了看,竹尺量出的三尺二,正好对着洋尺的十八英寸,分毫不差。他叹了口气,把竹尺塞回阿顺怀里:“洋人的数是给洋行看的,咱的尺是给街坊看的。张记婶子要的是能裹住身子的青布,不是洋纸上的数字。”

阿顺没太懂。前儿李老板来布庄,穿的西装裤管笔挺,手里的皮箱上印着“大英帝国”的字样,说以后跟洋行做买卖,都得用“国际尺寸”,不然布运到上海码头,洋人验货不认。老板陈先生听得连连点头,当天就托人从洋行买了两把铁皮尺,让阿顺学用。阿顺觉得新鲜,洋尺子不用像老竹尺那样总校刻度,而且李老板说,学会了英寸,以后能去上海洋行当伙计,比在布庄守柜台强。

可头回给李老板送货,就出了岔子。那天阿顺推着独轮车,载着五匹蓝布去洋行。李老板让账房先生用洋尺量,量到第三匹布,账房忽然叫起来:“怎么少了两英寸?”阿顺心里一紧,赶紧拿出自己的铁皮尺量,确实少了——他头天裁布时,光顾着数英寸,忘了老竹尺的刻度,把“36英寸”裁成了“34英寸”。李老板皱着眉,让他把布拉回去重裁,还说再出岔子,以后就不跟万顺布庄合作了。

回去的路上,独轮车的木轴吱呀响,阿顺越想越委屈,眼泪砸在布面上,晕开一小片蓝。老周头见他垂着头,递了碗凉茶:“哭啥?吃一堑长一智。洋人的尺是死的,人的眼是活的。你爹当年给北巷的胡裁缝裁绸缎,从来不用尺子量,用手一拃就知道多长——那是记着胡裁缝要做的是嫁女儿的喜服,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阿顺捧着碗,看着老周头的手,那手上全是老茧,指关节粗得像竹节,却能精准地捏住每匹布的尺寸,比尺子还准。

打那以后,阿顺养成了个习惯:不管量什么布,先用洋尺数英寸,再用老竹尺校一遍,布角上永远是两个数字。陈先生见了,有时会说他多此一举:“洋商只看英寸,你写市尺给谁看?”阿顺不吭声,只把竹尺攥得更紧。有回给西街的鞋匠送棉布,鞋匠王师傅拿着布角笑:“阿顺这字写得,跟狗爬似的,还写俩数。”阿顺红了脸,王师傅却摸了摸布:“不过你这布量得准,我要的二尺八,一点不差。上回我从另一家布庄买布,人家用洋尺量,裁短了半尺,害得我少做两双鞋。”

入夏的时候,布庄来了个新主顾,是个穿学生装的姑娘,叫林晚,说要做两件洋装,按上海画报上的样式,要“24英寸的衣长,16英寸的肩宽”。阿顺一听,赶紧拿出铁皮尺,刚要量布,林晚忽然指着他怀里的竹尺问:“你怎么还带老尺子?”阿顺有点不好意思:“我怕量错了。”林晚笑了,从包里掏出一本洋书,翻到画着人体的一页:“我在教会学校学过,英寸是按英国人的手掌算的,市尺是按咱们中国人的布幅定的。其实24英寸,就是二尺二的衣长,正好到腰下,不短不长。”

阿顺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洋人的尺子和自家的尺子,还能对上。林晚看着他手里的铁皮尺,又看了看老竹尺:“我娘总说,洋东西好,但咱的东西也不能丢。就像我穿洋装,也得配我娘绣的布鞋,不然总觉得不自在。”阿顺点点头,拿起布开始量,先数到24英寸,再用竹尺一量,果然是二尺二。他在布角写下两个数字,林晚凑过来看:“你这习惯好,既记着洋人的数,也没忘咱的尺。”

秋凉的时候,李老板又来布庄,说要订一大批布,运到国外去,这次要按“码”算,一码等于36英寸。陈先生慌了神,他连码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量了。阿顺却镇定下来,拿出老竹尺和铁皮尺,在柜台上比画:“李老板,一码是36英寸,按咱的市尺,就是三尺三。您要多少码,我先按市尺量出来,再换算成码,保准没错。”

李老板有点意外,看着阿顺用竹尺量出三尺三,再用洋尺一量,正好是36英寸,眼睛亮了:“你这法子好!之前在别的布庄,他们只按码量,结果运到国外,洋人说尺寸不对,全退回来了。”阿顺心里一暖,又想起老周头的话——洋人的数是给洋行看的,咱的尺是给布看的。布是要穿在人身上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尺寸对了,才是好布。

那天晚上,阿顺在灯下把老竹尺擦了又擦,竹身上的刻度被灯光照得柔和,他忽然明白,爹留下的不只是一把尺子,还有怎么把布裁得合身的心意。第二天,他在布庄的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1英寸=0.9144市寸,1码=3.3市尺”,旁边还画了个小竹尺的图案。陈先生见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阿顺,你这脑子,比洋行的账房还灵光。”

冬至那天,布庄格外忙,街坊们都来订做过年的新布。阿顺站在柜台后,手里拿着两把尺子,洋铁皮尺量给洋商的数,老竹尺量给街坊的布。林晚也来了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大民富商苏半城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