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悬疑 > 时光杂记 > 辩战辩降,唯民为道

时光杂记 辩战辩降,唯民为道

作者:山海云夕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5-06-23 19:25:28

烈昭之决:铁骨护民

烈国铁蹄踏碎昭国北境烽火时,昭王宫阙的青瓦凝着未化的霜。烈王姬鸷“断手为薪、焚民为戏”的密报在君前展开,竹简上的朱字刺得人眼眶发疼。满朝文武伏地请降,唯有客卿沉砚立于丹陛,玄衣被穿堂风卷得猎猎如旗:“昔夏桀暴虐,汤武兴兵;商纣嗜杀,武王伐之——今烈王视民如刍狗,降者必成刀下之俎,战乃死中求活、护民全骨之途!”

昭明国君捏着染血的军报,指节泛白如霜:“先生劝战,然列国畏烈如虎,不肯援兵,我邦孤力何抗?”

沉砚解下腰间刻着“昭民”二字的玉佩,掷于阶前:“臣不求列国之兵,唯求我邦之民!昔郑庄公拒北戎,凭‘民信于上’;越王勾践栖会稽,靠‘上下同欲’——今昭民皆知烈人残暴,必愿与邦同生死!”

三日后,昭国使者从莒国、宿国狼狈归来,带回“畏烈势大,不敢相援”的回复。沉砚却在城头望见,城北老妇领着孙儿,顶着寒风送来刚蒸的麦饼;铁匠铺的少年扛着新锻的长枪,腰间别着自家菜刀;就连太庙的乐官,也抱着青铜编钟的槌柄,站在女墙下——那槌柄底端,缠着写有“护家”的布条。“君上请看,”他指向漫山遍野的火把,“列国不援,我民自援;诸侯畏死,我民敢死——此乃‘国之根本’。”

昭明登上城楼,见百姓不分老幼,正将家中木门、石磨搬上城头充作礌石,孩童们抱着陶罐穿梭,罐里盛的是沸滚的“金汁”。他忽然想起沉砚初至昭国时说的“民为邦本”,此刻方懂:国之存亡,不在城池大小、兵力多寡,而在百姓愿否为它抛头颅、洒热血。

烈军首战攻关那日,沉砚左臂新刺的“昭民”二字还渗着血,他率三百死士缒城而下,夜袭烈军辕门。昭明则亲执鼓槌,在城楼击响“死战之鼓”,咚咚鼓声里,百姓喊着“宁为昭国鬼,不做烈国奴”,用农具、柴刀与敌拼杀。鲜血染红了青瓦,却染不褪城头上“昭”字大旗的底色——连烈军士卒都窃窃私语:“此邦虽小,民气竟如铁铸!”

战至第七日,烈国久攻不下,遣使者放话:“列国皆畏我,昭国必亡!”却不想莒国斥候忽报:“昭国百姓扶老携幼上城死战,其君与谋士亲冒矢石,军民无一人降!”莒君望着使者带回的“昭民护邦”绘卷,见画中老妇挥着扫帚扑向敌兵,孩童抱着石头砸向马腿,忽然摔了酒盏:“烈王欺软怕硬,昭国虽弱,却有‘民魂’!我等若坐视,何以面对天下义理?”

于是,莒国率先起兵,宿国、谭国紧随其后,甚至远在东海的莱夷部族,亦感佩昭民义举,派勇士携弓箭来援。当沉砚在城头望见列国“勤王”的旗帜时,烈军正被内外夹攻,乱作一团。昭明握着染血的鼓槌,望向沉砚笑道:“先生言‘民为天’,天不负民——原来‘孤邦’不孤,民在,义在,天下大义便在。”

烈军败退那日,昭国百姓倾城而出,捧着麦饭、浊酒犒劳援军。沉砚望着城头未熄的烽火,指尖抚过臂上的“昭民”刺痕——他终于懂了:劝战非为赌输赢,而是知“民气可聚,义声可传”,当百姓愿为彼此舍命,这股气,便能惊天地、泣鬼神。

仁安之择:忍辱求生

三年后,仁国“仁王陈允”率“义师”围安国都城。安国玄堂内,铜鹤炉中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的紧张。安和国君安和将玉圭的锋刃抵在沉砚咽喉,青玉的凉意渗进皮肤:“先生乃昭国功臣,却来我安国劝降,莫不是为昭国做说客?你若想让孤投降,先以死明志——孤要信你‘降是为民’,而非卖主求荣。”

沉砚指尖扣住玉圭边缘,鲜血顺着指缝滴在青砖上,晕开暗红的花。他望着安和眼中的疑虑,忽然想起离开昭国时,百姓塞给他的那袋麦饼——此刻,那袋饼正揣在袖中,饼身已碎,却带着粗粝的麦香。“君上要臣死,臣当刎颈,”他声音沉稳,却反手将玉圭推离半寸,“但臣死前,请君上先看一样东西。”

碎麦饼散落在青砖上,每一块都捏得歪歪扭扭,边缘留着妇人手掌的纹路。“此饼来自昭国,”沉砚指尖抚过饼面,“三年前,昭民带着这样的饼冲上城头,宁可饿死,也要护家;今日安国百姓捧着空碗跪在城根,宁可屈膝,也要求生——同是苍生,为何昭民敢死?因烈王逼他们‘非死不可’;为何安国盼生?因仁王许他们‘有条活路’。”

殿外忽然传来孩童的啼哭声:“沉先生别死……你还说要教我写‘安’字……”是前日沉砚背过断墙的幼童,此刻扒着殿门缝隙,手里攥着半块发黑的薯干——那是沉砚从仁军粮道讨来的救命粮。安和循声望去,见幼子躲在柱后,怀里抱着沉砚送的粗布书包,书包上“安民”二字,是沉砚用自己的血线绣的。

“君上可知,”沉砚扯开衣领,露出锁骨下方的箭疤,“此伤是为护昭国百姓中箭,那时臣想的是‘死也要死在百姓身前’;今日臣不想死,亦非惜命——若臣死,谁能与仁王争‘不屠一民、不夺一粟’?谁能护这十万饥民,凭《安民令》换一口粟米?”他膝行半步,额头抵在碎麦饼上,“臣的命,早不属于自己——在昭国,它是百姓刺在我臂上的‘昭民’;在安国,它该是百姓手里的‘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