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其他欧洲人眼中露出不悦的表情,他马上转移矛盾道,“备忘录里明确写着,所有的太空设备均由龙国太空开发署统一提供,这目的还不明显?这是从技术源头上把我们都卡死了!
说什么一个螺母的工艺都要符合太空环境要求,FUCK,我们当然知道,我们就是希望他们公开这些常规技术限制。
可最后呢?一颗螺丝技术资料都不舍得给我们,他们把资源、技术、生产、回收等所有的环节都捏在了自己手里。
合着我们交了15亿会费却都成了他们的代工厂?”
“这。。。”
其他代表还没回过味来,晚宴上喝的酒倒是醒了一大半。
一人捧着一本分别签署的《备忘录》,所有人都开始“咬文嚼字”起来。
“备忘录上说明前期确实存在流通环节的一些致命问题,例如蓝星虽然很多矿区因为污染而荒废,但经过处理后仍可启用,短期内尚不需要从太空资源中提供如矿石原料等大宗物品的供应。
相反,星际舰队、火星城的相关供应却严重不足。
他们可以暂时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回收,确保成员国做到有利可图,形成太空贸易初级形态的一个完整闭环。。。”
“意思就是我们暂时用不上外太空的资源,好像也有道理,咱们也没有星际舰队啊,那些巨大战舰消耗资源的速度如同吞金兽,确实是主力。”
“合计了半天,我们费了这么大劲,最后却是在为龙国星际舰队服务?是这个意思吗?”
“简单讲确实是这个意思,至少前期是这个样子,除非。。。大联盟后面建立的太空港、太空船坞甚至联盟舰队走上正轨,情况就会好许多!”
“。。。。。。”
20个理事国的代表后知后觉,但这并不妨碍这份《备忘录》继续向前推进。
尽管心里很不舒服,克莱尔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要终止的唯一办法就是退出大联盟组织。
他们并没有这个勇气。
退一万步评估,即便只是一辆太空矿车摆在他们面前,这也算开始接触真正的太空技术。
这很像**十年代的龙国,先进技术的诱惑盖过了其他所有的顾虑。。。
另一个房间里,一名上尉军官在吴老耳边耳语了几句后便退了出去。
吴老转过身后看向刑天,“理事国代表们集体对账去了,这会儿怕是回过味来了吧?刑天啊,你这个紧箍咒是不是掐得太狠了?
一些跟核心技术不搭边的供应链其实可以转到欧洲进行生产、组装,国内相关产业已经满负荷运转了,不能再开产业区了因为已经无人可用了。”
刑天听后叹了一口气,他有点无辜地回道,“首长,不是我不想啊,实在是外国佬的供应链太扯。
什么东西到他们手里转一圈就跟镀了金一样,我本以为我国的技术工人待遇超越他们的工人后,成本会大幅攀升,这种情况会大大改观。
可最后发现咱们这里还是低得多,这里面固然有AI工厂的贡献,但管理跟中间流通环节的损耗才是重点。
他们的产业不集中,里面牵扯的史密斯专员太多了,谁都要刮一层油水,这导致成本不受控制的往上涨,开发署又不是慈善机构,凭什么要多花钱?”
刑天说完,庞司令在一边疯狂点头后声援道,“开发署现在手头有两个超级工程,一是无畏级母舰的建造工作,二是火星第二城星光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两个工程几乎将整个太空产能给耗光了,我们甚至要减缓两个太空船坞基地战舰的建造工作。
大联盟分配星球资源后即引进了新的生产动力,我们还期望他们能减缓我们的压力,如果成本大幅增加,那就没有意义了!”、
庞司令的话触动了吴老等人的敏感神经。
什么都可以停,但是太空战舰的建造工作绝对不能受影响,这是他们的底线。
跟孟岚商量了一会后,吴老表态,“好吧,沟通工作我们来,船坞基地那边不能停,相反!进度还要加快!”
大联盟的扩大会议告一段落。
180个成员国代表返回蓝星的同时,吴老在刑天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星际舰队位于比邻星的船坞基地。
经过400多天的不间断施工,这里的船坞基地已经基本完工,还剩下5%的收尾工作。
几艘护卫舰只先行停靠在蜂巢塔构型的船坞基地后,“鸾鸟”号空母才缓缓靠近巨大的停泊区。
对接完成后,近百米的船艏电磁稳定链接器牢牢将母舰吸靠在蜂巢塔上边。
镜头转至空母的观察窗口,刑天正在那里向吴老介绍新船坞基地的功能区。
“比邻星基地作为星际舰队在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军事基地其实是所有基地中最大的一个。
这座22公里直径,上下高度近10公里的蜂巢塔可以停泊除无畏级以外所有型号的战舰同时对接停靠,最大承载数量是66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