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三百零一章.春野寻芳第记
第一章 橙云初染砚池边
暮春时节的云麓山,总像是被谁打翻了调色盘。煜明背着半旧的竹编画囊,沿着蜿蜒的山径往上走,鼻尖先触到了那股甜暖的气息——不是单一一味的花香,而是混杂着新翻泥土的潮润、松针的清冽,以及某种热烈绽放的草本植物的馥郁,像一轴渐次展开的绢本设色画,初时只觉朦胧,待行得近了,那色彩便陡然浓烈起来。
他在山腰那处名叫“望霞坪”的缓坡前驻足。眼前的景象让他轻轻“啊”了一声,画囊带子从肩头滑落半寸,他却浑然未觉。只见整面山坡被一种不知名的橙色小花覆满,不是那种怯生生的浅橙,而是带着金箔光泽的、仿佛要将春日阳光都揉碎了凝固其间的亮橙。花潮顺着坡势起伏,风过时,整面坡地便如熔金般流动起来,层层叠叠的花瓣折射着天光,竟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花株高及膝头,细茎上缀满花苞,最盛处连叶子都被挤得不见踪影,只余下一片灼目的灿烂,与远处墨绿的松林、淡青的远山形成了惊人的色彩对比。
“煜明!你可算来了,再晚些时候,这‘日光熔金’的景致怕要被风偷去一半了。”
清脆的嗓音从花海里传来,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踏花声,一个身着月白棉麻长衫的青年探出头来,手里还握着一支狼毫笔,笔杆上系着的湖蓝丝绦沾了几点橙黄的花粉。正是煜明的挚友,同为云麓山诗词画社成员的子谦。
煜明笑着拨开花枝走过去,鞋尖蹭过花瓣,竟有细微的簌簌声,像是花在私语。“你倒好,躲在这仙境里偷着写生,也不遣人唤我一声。”他话音未落,目光已被子谦摊在花茵上的宣纸吸引——纸上墨色初干,勾勒出坡势的轮廓,而那片橙花,竟被子谦用淡墨掺了藤黄,以没骨法点染而出,虽无浓艳之色,却偏偏透出了几分“金波灿烂”的神韵。
“哪敢私藏?”子谦放下笔,指着不远处一株攀附在老松上的藤萝,“你瞧那藤萝,原是青碧色的,被这片橙花一映,竟也染上了金边。我刚想题几句诗,却觉得胸臆间满是颜色,竟不知如何落墨了。”
煜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那攀援的藤萝叶间,垂落着串串淡紫的花穗,在橙花背景的映衬下,边缘真的仿佛镀了一层流动的金光。微风拂过,花枝轻颤,松针与花瓣一同飘落,有几片正掉在子谦的宣纸上,成了天然的押角章。
“我倒是想起前几日在古籍里读到的一句‘橙色盈眸韵满坡’,”煜明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一片半开的橙花瓣,那花瓣薄如蝉翼,脉络清晰可见,“你看这花,开得如此坦荡,连韵致都像是泼洒出来的,哪里是‘满坡’,分明是要溢到天边去了。”
子谦击掌笑道:“好一个‘橙色盈眸’!你这一说,倒让我想起去年我们在城西苗圃见的那几株迎春,同是暖色,却不及这野坡上的花来得有风骨。你再看这光影——”他指向坡顶,“暖日徐移树影娑,那边松林的影子正一点点挪过来,花影树影交叠,倒像是谁在地上织锦。”
两人并肩坐在花丛里,任由阳光透过花瓣的缝隙洒在肩头。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得山野幽静。煜明忽然想起昨夜自己伏案时,偶然写下的几句草稿,此刻见了眼前景致,竟觉得那些字句活了过来。他从画囊里取出一本线装笔记本,封面题着“云麓词心录”五个小字,翻开到新的一页,提笔写道:
《赏春》其一
橙色盈眸韵满坡,金波灿烂映藤萝。
微风轻舞花枝颤,暖日徐移树影娑。
独石无言观盛景,群蝶有意恋香窝。
春回大地山河秀,妙笔难书意若何。
“妙笔难书意若何……”子谦凑过来看,低声念道,“最后这句说得好。面对这样的景色,纵是江淹再世,怕也觉得笔力匮乏。你看那块石头——”他指向不远处一块半埋在花土里的青灰色岩石,“它就那么静静地立着,看了多少年的春去春回,怕是比我们更懂这‘盛景’的滋味。还有那些蝴蝶,忽上忽下,哪里是恋着花,分明是恋着这整个春天的气息。”
煜明搁下笔,望着那独石。石头表面布满了苔藓和岁月的痕迹,却在橙花的映照下,竟也显得有了几分温柔。确实,它无言,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懂得沉默的力量。群蝶在花丛间穿梭,翅膀上沾着花粉,时而停在花蕊上,时而相互追逐,那“有意恋香窝”的情态,何尝不是对春天最炽热的回应?
“你说,”煜明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我们总说要描绘春天,可春天本身就是最精妙的诗篇。就像这‘金波灿烂映藤萝’,不过七个字,却把光、色、形都写活了。”
子谦点头,拾起一片落在膝头的花瓣,放在鼻尖轻嗅:“所以我刚才作画,不敢用重彩,怕污了这天然的韵致。倒是你这诗,用‘橙色盈眸’破题,先声夺人,后面的‘金波’‘藤萝’‘微风’‘暖日’,层层铺陈,到‘独石’‘群蝶’,又从大景落到细节,最后以‘妙笔难书’收束,把人面对美景时那种既欣喜又怅然的心情都写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