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七十九章.青枝梨花笺与故人约
第一章 梨云满径,故人叩柴扉
谷雨过后的云麓山,梨花开得正盛。煜明站在“落英亭”前,望着漫山遍野的素白,忽觉眼前景致似被谁打翻了脂粉匣,千树万树的梨花压弯枝头,风过时如雪浪翻涌,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他正欲提笔记录这春光,身后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煜明兄果然在此!”子谦喘着气,额角沁着细汗,手中提着个竹篮,“瞧这梨花开得疯,猜你定是躲在亭里琢磨新词,特意带了些刚蒸的梨花糕来。”
煜明转过身,见子谦衣襟上沾着几片梨花瓣,像是谁随手点染的水墨。“你总是这般及时,”他接过竹篮,暖意透过篮壁传来,混着梨花特有的清甜,“方才正看这‘青枝覆雾’的景象,忽想起静怡君新填的《清平乐》组词,倒与这景致相得益彰。”
子谦掸去肩上的花瓣,走到石桌旁展开一卷素笺:“说起来,昨日我便收到你寄来的赏析文稿,正想与你细论。你瞧这‘青枝弄影。风抚春波静’,单是前两句,便将梨花的灵动写活了。”
亭外忽然掠过一阵风,梨花如雪般飘落,有几片停在子谦展开的纸页上。煜明望着那“弄影”二字,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前日在溪边见青枝倒映水中,风过时枝条轻摇,影子碎在波心,竟像是枝条在与春水嬉戏。这‘弄’字,原是从天地间偷来的妙笔。”
第二章 词句如织,春愁入画屏
子谦将梨花糕摆上石桌,瓷白的糕点上嵌着细碎的梨花瓣,宛如微型的梨花雪景。“你这赏析里说,‘嫩蕊含羞欲坠’用了拟人,”他夹起一块糕点,忽然笑道,“倒让我想起那年在苏州,我们于拙政园见一株绿萼梨,花苞半开时,真如少女低眉,惹人怜爱。”
煜明望着亭外一株含苞的梨树,只见嫩蕊被细雨沾湿,果然似有怯意。“静怡君笔下的梨花,从‘初醒’到‘皎皎’,恰似女子从豆蔻到及笄的年岁,”他取出另一页手稿,上面是静怡组词的摘录,“你看这‘晓雾朦胧迷津醉。嫩蕊含羞欲坠’,雾中的梨花若隐若现,倒像是谁在晨雾里饮了酒,双颊绯红,连花蕊都带着三分醉意。”
“还有这‘月色怜春草’,”子谦指着另一阕词,“‘怜’字用得极妙,仿佛月光也懂得怜惜春草的短暂,特意洒下清辉。记得我们曾在岳麓山的月夜里赏梨,那时你说‘梨花若有知,当谢月色衬’,不想今日竟在静怡君的词中见到了相似的意趣。”
雨丝渐渐密了,打在梨花上沙沙作响。煜明走到檐下,见青枝在雨中摇曳,新翠欲滴。“你说为何词人总爱以梨花写愁?”他忽然问,“是因它白得太过纯粹,容不得半分尘埃,还是因它凋零时太匆匆,恰似人间聚散?”
子谦沉吟片刻,望着雨中纷飞的梨花:“我想二者皆有。你看‘粉白梨花无数’与‘相思难赋残霞’并置,洁白的花与黯淡的霞,本就是乐景与哀情的对照。就像你我,虽能共赏这满树梨花,却终有分别之日,这愁绪,原是从春光里生出来的。”
第三章 修辞如刃,剖尽寸心痴
雨停时,月上东墙。梨花在月光下泛着银白的光泽,宛如无数碎玉缀满枝头。子谦取出随身携带的洞箫,吹奏起一支江南小调,箫声清越,惊起几只宿在梨花树上的雀儿。
“你这赏析里提到设问的妙处,”箫声渐歇时,子谦忽然道,“‘不知为待谁倾?’‘因谁展露娇颜?’这些问句,倒像是词人在与梨花对话。记得那年我们在西湖,见断桥边的梨花落了一地,你蹲在地上捡花瓣,忽然问我:‘你说这花凋谢时,可曾怨过春风?’”
煜明拾起一片落在石桌上的梨花,花瓣薄如蝉翼,纹理清晰可见。“静怡君词中的设问,看似问花,实则问心,”他轻声道,“就像‘借问梨花浅笑,为谁绽放无邪?’表面是问梨花为谁开,实则是词人在问自己——这颗痴心,究竟该托付何人?”
月光穿过梨花枝桠,在石桌上投下斑驳的影。煜明忽然想起多年前,两人在长安应试,落榜那日正是梨花盛开时节。他们曾在曲江池畔饮酒,看梨花飘落杯中,那时子谦说:“你我如这梨花,虽处风尘,却要留得清白在人间。”
“你瞧这‘玉树梨花皎皎’,”子谦指着词中一句,“用‘玉树’比喻梨花,既写其洁白,又暗含坚守之意。就像你我,纵是历经世事,也要如这梨花般,在风雨中守住本心。”他顿了顿,忽然笑道,“只是不知,这‘为君绽放芳容’的‘君’,是词人心中的恋人,还是指这不可辜负的春光?”
煜明望着满树梨花,忽然想起静怡组词的序中所言:“借梨花倾诉无尽的相思。”他轻声道:“或许,这‘君’既是恋人,也是知己,更是这如白驹过隙的岁月。就像你我,相隔千里却能因一首词心意相通,这相思,早已超越了儿女情长,是对知己情谊的珍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